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九下] 9《鱼我所欲也》学生版

[复制链接]

7680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804
发表于 2025-10-3 0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     )苟得也
(2)为(      )宫室之美为(     )之
(3)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而: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为: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不足为外人道也:
由是:由是感激:
由是则生:
由是先主遂诣亮:
苟:苟富贵,无相忘:
    故不为苟得也: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宫室之美: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4.朗读指导。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二)整体感知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美味“鱼”
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3.钟
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汤匙;10勺为一合(gě),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斛,6斛4斗为一钟。按此计算,“万钟”是6.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
第二课时   深入鉴赏悟内涵
一、新课导入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为宫室之美
(4)一箪(dān)食
(5) 蹴(cù)尔而与之
(6)乞人不屑(xìe)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4)“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二)思路探究
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三)语言品析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四)主旨探究
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人志士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人
正   生、欲—→甚于生—→不为苟得          应
面   死、恶—→甚于死—→不避祸患   义重   保
反   欲——→莫甚于生——→何不为   于生   其
面   恶——→莫甚于死——→何不用          本
正面: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       心
反面: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
五、拓展延伸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2 13:33 , Processed in 0.78357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