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对韵歌  
 | 课型 
 | 识字课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认识提、撇折、竖折等3个笔画,会写“虫、云、山”3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 
教学 
重点 
 |  重点:看图想象,识记生字。 
 | 
教学 
难点 
 | 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教具 
准备 
 | 课件、生字卡片。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猜出(雨儿)(风儿) 
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大屏幕放影大自然的景色) 
生:边看边说。 
3.出示课文题目。(课件出示5) 
师:小朋友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识字5一课。齐读《识字5》,看看这首对韵歌展现了大自然哪些美丽的景色。 
 | 【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新课,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一)学习第一、二句。 
1.教师范读课文一、二句。 
教师做讲解: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 
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读准字音。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每个对子间的词语是什么关系?(都是同一类别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是“植物类”,“鸟、虫”都是“动物类”。 
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5.出示图文“云、雨、雪、风、花、树、鸟、虫” (课件出示6-13),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人指图,一人读字。 
6.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 (课件出示14),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课件出示15-16)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最后一句。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课件出示18-19)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课件出示20)。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三、迁移运用,拓展运用 
1. 读读课文中的对子。 
2. 分组自编对子。 
3. 反馈。 
例:春对夏,         例:上对下, 
秋对冬,           后对前, 
白云对红日,         天涯对海角, 
新月对彩虹。         南北对东西。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虫”的第五笔是,“山”的第二笔是 ,“云”的第三笔是。 
二、“云”“虫”“花”中,笔画数相同的两个字是:、。 
三、口头组词。 
云       
虫       
山       
 | 
【答案】 
一、㇀ 
 
二、虫 花 
三、白云 云朵  风云 
   虫子 小虫 捉虫 
大山 山水 山上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提、撇折、竖折等3个笔画,会写“虫、云、山”3 个字。 
 | 
教具准备 
 | 课件、图片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旧知,导入学习 
1.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名读,评价读。 
2.抽读生字卡片。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出示本课生字:对 云 雨 风 花 鸟 虫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1.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 
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 
“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时的情景; 
“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 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 
如,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3.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出示本课会写的字:虫、云、山。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虫”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 
“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指导三个新笔画的写法: 
 “提”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与提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竖折”下笔先写短竖,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识字是部编版教材识字教学的重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促进积累。】 
 | 
板书 
内容 
 | 天对地 
天地  雨风  花树  鸟虫 
山清水秀      柳绿桃红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27、28、29) 
 | 
1.看图写字。 
 
 
 
         
   (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  )。  
(  )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 
【答案】 
1.云 山 虫 
2.云 虫 山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发展了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词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 
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