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好”“干”和“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4.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2.把握全文内容,明白作者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葡萄沟的位置,感受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依次找出新疆和吐鲁番的地理位置。 
2.(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导语:听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葡萄沟做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葡萄沟是什么样子的吧!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注音。 
2.教师领读,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 
3.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看是否都能读正确。 
4.那么,这些生字换一个地方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课本通过自由朗读寻找答案吧! 
2.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感悟。 
(1)葡萄沟在哪里?(新疆吐鲁番)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借助拼音,自己读第1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 
(2)用多种形式认读“沟、产、梨、份”等生字和“葡萄沟、出产”等词语。 
(3)齐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葡萄沟有些什么特产?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比喻句。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画出这些词。 
(3)学习第2句。(出示第2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茂密、展开、绿色的凉棚”的意思,体会“像”字带来的形象生动的比喻。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一个个”,感受种植的葡萄之多。 
(4)学习第3句。重点理解词语“一大串一大串”和“五光十色”。(教师通过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想象葡萄之多。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五光十色”的意思,此处指葡萄颜色美、品种多、品质好。) 
①形容颜色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②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葡萄,你们的心情如何? 
(5)学习第4句。重点理解词语“热情好客”和“吃个够”。 
(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体会。) 
(6)怀着赞美之情齐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重点) 
2.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及词语积累。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摘下的葡萄太多怎么办?怎么制作葡萄干?(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板书:葡萄干非常有名) 
(2)自由朗读,在文中画出描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语,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颜色鲜,味道甜。) 
(3)你们知道这色鲜味甜的葡萄干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教师课件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葡萄沟不但是个出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更美的地方。) 
三、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哪些了解?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 
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你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互相交流写字方法。 
2.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城:左窄右宽,注意“成”字的笔顺:。 
市: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区分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4.评议学生写的字,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本课词语。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极美,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葡萄沟的美,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凉棚、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美妙;并配合出示插图使其感受到葡萄沟的景美;“热情好客的老乡”让学生看到葡萄沟的人比葡萄更美,让他们的心灵感受到人情的美,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