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1.会认“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正确读写“大师、表弟”等15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4.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形声字记忆,“剃”;根据组词记忆生字,“执着、否则、仇人、习惯、受刑、代替、厘米”;联系生活记忆生字,“骂、摸”。 
写字:“表、夺”上大下小;“虽、骂”上小下大;“仇、付、倍、件”为同部首的字;“胆、理、泡”都是左窄右宽;“鬼”为独体字,须注意它的首笔是短撇;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注意上大下小。 
2.朗读教学 
本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童真童趣。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采用随文识字法,认读生字。同时,重点指导个别句子的朗读,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辅助朗读,体会人物心理,读好句子。 
3.语言运用 
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风趣。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时,既要联系上下文,也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后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鬼、理、夺、骂”等13个字,正确读写“大师、表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过程 
教学过程 
读题质疑,畅谈“大师” 
1.板书课文题目,畅谈“大师”。 
(1)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读好“剃”字。 
(2)同学们,什么是大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2.引导质疑,猜测课文。 
这篇课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害人精”又是谁呢?赶快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从题目直接导入新课,读好生字“剃”,大致了解“大师”的意思,再围绕题目“剃头大师”大胆猜想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 知道“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谁,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初读反馈,检查落实。 
(1)课件出示句子,读准加点字字音。 
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 
(3)知道“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剃头大师”是“我”。 
3.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哪几个自然段写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哪几个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掌握多音字,了解“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谁,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和大致情节。 
精读课文,体会“害怕” 
1.再读课文,关注重点。 
(1)自由朗读第1~6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由此可知,表弟小沙的性格特点是“胆小害怕”。 
课件出示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从“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可见老剃头师傅的威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回想有没有这样的剃头经历) 
课件出示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感受“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跟受刑一样”等短语的语言特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从“吃尽苦头”“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体会到老剃头师傅真的是“害人精”。 
2.反复练读,读懂画面。 
(1)练习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痛”和“痒”的剃头感受,体会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厌恶之情,以及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 
3.读出画面,体会幽默。 
第2自然段,联系“押进”“监督”这些表现压抑、紧张气氛的动词和“夺门而逃”这样的画面,想象小沙当时的表情和可能会嘀咕的话。 
第4自然段,“老师傅耳朵不好……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想象小沙当时的想法,体会他的无奈。 
第5自然段,结合生活经验,从“痛”“痒”两种对比强烈的感觉中去感受小沙剃头时的痛苦。 
4.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5.总结学法,共同体悟。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设计意图】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交流。通过自读自悟法、想象画面法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指导写字,书写积累 
1.出示生字,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生字,试着给生字归类。 
(1)“表、夺”上大下小,“虽、骂”上小下大。“虽”倒数第二笔往上提。 
(2)“仇、付、倍、件”为同部首的字,左窄右宽。 
(3)重点指导“鬼”字。教师强调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鬼”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写字作品,师生共赏。 
【设计意图】给生字归类,结合以往学字经验,知道同类型的字的写法,努力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提高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2.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并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想象画面 
1.回顾片段,想象画面。 
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的前六个自然段,知道了小沙害怕剃头和讨厌老剃头师傅的原因,你还记得哪些画面呢? 
2.回顾学法,学以致用。 
上节课,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方法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这样学习。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重点在于学会学习,积累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学法迁移,品悟特点 
1.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自由阅读文章第7~18自然段,找出描述“我”给小沙剪头发前做的准备、“我”给小沙剪头发以及小沙被“我”剪完头发后的表现的句子,画出有趣的地方。 
2.自主思考,预设交流。 
课件出示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指导读出“我”剪头发架势足、动作快、自信十足。 
课件出示 
-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是正常的剃头方法。“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甚至露出了头皮”“像层层梯田”不是专业剃头师傅剃完头发后的样子。 
(2)联系上下文,弄明白“耳朵边剪得小心”的意思。 
(3)结合课文,梳理句子,学生交流,整理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 “我” 
 | 头发 
 | 小沙 
 |  画面一 
 | 给小沙围上大睡衣    摆出架势嚓嚓两剪刀 
 | 剪下一堆头发 
 | 高兴 
 |  画面二 
 | 这儿一剪刀   
那儿一剪刀 
 | 落满黑头发  长长短短这儿翘起   那儿短 
 | 无所谓 
 |  画面三 
 | 剪掉翘起的   修了修 
越修越糟    越剪越短 
 | 露出头皮   坑坑洼洼 像层层梯田 
 | 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   联系上下文,弄明白“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的意思。 
课件出示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反复练读,读出趣味。 
(1)读一读上表中三个画面所对应的课文中的语段,读出趣味。 
(2)指导朗读。第一、二个画面读出“我”剃头架势足、动作快、自信。第三个画面读出“我”心情的变化——由得意变得有些紧张。 
4.选择画面,讲讲想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剪完头发之后,小沙会对“我”说些什么。 
5.讨论交流,对比学习。 
(1)“我”是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明确:“我”虽然称不上“剃头大师”,可是“我”觉得自己很有剃头天分,像个剃头大师。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人产生思考,让故事更加有趣。 
(2)你认为老剃头师傅是不是“害人精”?为什么? 
预设1:不是。老师傅如果是“害人精”的话,姑父怎么会押着小沙去理发呢? 
预设2:不是。谁给小沙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这是小沙的偏见。 
预设3:不是。老师傅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说明他对待理发很认真,不是“害人精”。 
(3)老师傅的推剪虽然有点“老掉牙”,但他对待理发可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不是“害人精”。这个故事里,谁才是真的“害人精”呢?(“我”)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以读懂的句子,更好地理解课文,读懂题目。 
仿说仿写,拓展链接 
1.“胆小鬼”小沙。 
(1)故事里除了“我”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谁?(小沙) 
(2)“我”自称“剃头大师”,老师傅被小沙叫作“害人精”,主人公都有外号了。你们能给小沙取个外号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胆小鬼。因为小沙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特别胆小。 
(3)是呀,小沙这么胆小、怕剃头。但是文中的“我”在给小沙剃头时却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是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小沙理发只要求别剪到耳朵,他一摸耳朵还在,就无所谓了,哪知道自己头发已经遭殃了) 
(4)所以,你还想给他取个什么外号?(糊涂虫、倒霉蛋) 
2.拓展阅读,仿说仿写。 
(1)今天我们跟着作者秦文君走进了她的童年,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2)学生交流。 
(3)本文选自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大家课后可以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4)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个人物,给他取个外号,说说他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回家还可以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发现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方法,联系身边的人物,创编题目,并讲一讲他(或她)的故事,在实践中积累语言,迁移运用所学方法。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题目“剃头大师”和文中的俗语“害人精”非常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和风趣。 
1.抓住题眼,把握全文。 
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然后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剃头大师”的意思,又理解了“害人精”的意思。 
2.教给方法,习得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读出情境,读出趣味;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与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品位。所以,教学结束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真正引上读书的“快车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