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搭石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 
教学 
重点 
 |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 
教学 
难点 
 |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出示课件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3)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出示课件4)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   
【设计意图:设计精读课文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ùn  qī(      )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lǎn  duò(      )的毛病,目的是wǎn   huí(     )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 
【答案】 
一、1.汛期    2.懒惰  挽回 
二、谴责:斥责,责备。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三、B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7)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13)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课件,针对中间句、段,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速读课文,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带感情朗读,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受到熏陶。】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能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平(横  衡)    (邪  协)助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     ) 
2.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3.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 
三、填空。 
文章从两方面体现了“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答案】 
一、衡    协     
二、1.闻名    2.勤劳   3.失衡 
三、景色美   人们心灵美 
 | 
教学反思 
 | 
1、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串课堂始终,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我注重朗读、速读。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不会十全十美,这次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遗憾: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