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语文园地 
 | 课型 
 |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 1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 
教学 
重点 
 |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 
教学 
难点 
 |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出示课件5)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蝉》这首诗。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写作背景 
相传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课件9)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含义: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中使用的类似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1)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 
教学反思 
 |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