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2.为人民服务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学会“彻、迁”等9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背诵第2、3自然段。 
 | 
教学 
重点 
 |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 
教学 
难点 
 | 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一些各行各业劳动图片【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谁? 
生:好。 
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 
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板书:为人民服务) 
 |     
以图片导入,创设出那些默默为人民服务的人默默奉献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4】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3.人物介绍【出示课件5】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出示课件6】读词语: 
剥削  兴旺  解放  哀思  炊事员  
        死得其所      精兵简政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出示课件7】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出示课件8】 
第一方面: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方面: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教师点拨第2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第三方面: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方面: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点拨并朗读文段) 
第五方面: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3.教师小结。 
(学生回答: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所写的几方面内容。
 
  2、尝试背诵第2、3自然段。 
 |    第2、3自然段,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组词语益(  )采(  ) 掉(  )哀(    )炊(   ) 
意(  )彩(  ) 悼(  )衰 (    ) 吹(   )二、搭配要恰当 
遵守 看到 提高 战胜 改正 改进 工作 缺点 制度 成绩 困难 勇气 (       )—(       )     (       )—(      )  (       )—(        )  
  (       )—(       )     (       )—(      )  (       )—(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3.(   )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   )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   )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改正了错误。 
 | 
答案: 
- 利益、意义;采摘、彩色;丢掉、悼念;悲哀、衰败;炊事班、吹泡泡
 
 
 - 遵守—制度 看到—勇气 提高—成绩 战胜—困难  改正—缺点 改进—工作 
 
 
 - 因为.......所以;.只要.....就..;..既然.....就..:;...不仅.......还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 通过为人民服务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学生可以正确树立生死观。 
3.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1、检查背诵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几方面的意思。 
 |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回忆课文,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2.【出示课件9】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出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画横线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出示课件10】“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板书:宗旨) 
3.学习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预设: 
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 【出示课件11-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板书:死的意义: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出示张思德同志的见解: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学习第3自然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出示课件19】 
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过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6.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7.自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8. 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三、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   
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 
    
结合相关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点拨引导分析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在传授方法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加深感悟。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员之间查漏补缺,互帮互助,有助于共同提高。 
理解句子时,查阅相关资料,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2)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2、4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 总结全文,并再次强调“议论文”的概念,背诵课文和警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 
板书 
内容 
 |                      
 宗    旨: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改过来。 
        1.《为人民服务》一文着重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逐层展开的。(       )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句是毛泽东讲的。      (       ) 
        3.“精兵简政”是我党采纳了司马迁提出的意见。      (       ) 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上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而死,就比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去死,就比 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   或:     
        (2)句子的意思是:      
        (3)“泰山”比喻:  ;“鸿毛”用来比喻:          
        (4)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      
        我还知道、(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5)这段话采用了、、表达方法。 
 | 
答案: 
- 司马迁、人民利益、泰山、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鸿毛
 
 
 -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 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鸿毛 :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 
教学反思 
 |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论述。 
  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激发学生“我想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起引导的作用,与其枯燥地讲解,不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读。 
  于是,我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明确目的地读书!那么学这课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背诵课文!这是一篇议论文 ,学生必须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轻松背课文。 
  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会背了吗?”孩子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然后我说:“同学们,别紧张也别害怕,为什么不能容易地背诵出来呢?因为同学们还没理解。在今天的两堂课里,我将引导你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保证只要你们认真听讲,努力思考,两堂课下来,个个都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