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
| 一、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还存在许多关键领城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偏少、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随着传统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偏低。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谈谈你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要性的理解。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追切要求。
重要性和目的: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的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探究: 中国目前不仅是全球规模第二大的经济体,也是转型发展中的大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需要构建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在内的各个子系统。
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和具体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分享
教师归纳:产业结构
市场体系
收入分配体系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绿色发展体系
全面开放体系
经济体制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材料二: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远低于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行业报酬结构失衡,使资本和其他各种要素更多地进入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抑制了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降成本、提品质、优化市场环境等综合手段,把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让做实业有前途。
思考:(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含义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3、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措施: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材料一: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城乡教育差距;三是城乡医疗差距;四是城乡消费差距;五是就业差距;六是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差距。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均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70年,区域差距从扩大到缩小,协调发展新格局渐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形成了地区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 思考:第一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含义的理解。
- 第二组: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
- 第三组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解。
学生回答
- 教师归纳:(2)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措施: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 如何实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 材料一:1990年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此后,我国对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过度依赖的局面逐步改变。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对其他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25%,逐步调整为目前的同发达国家贸易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有效分散了国际市场风险。
- 材料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 思考:(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含义的理解。
-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 措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 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抓好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 学生阅读材料,同桌合作交流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 通过材料与合作交流,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要性
学生自主学习并探究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