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4]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2755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内容是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落脚点是坚持辩证唯物论。学习本课,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物质和意识的概念通过论证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 (1) 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 (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
  • (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 (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科学精神]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公共参与]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 【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阅读材料《上帝创世说》
  • 《圣经》中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 思考: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宇宙、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
  • 新课讲授
议题一:
89c0ec4e55c39c1058baec96f570a040.png
  • 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世界的本源》
探究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人决定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自然界的物质性
  •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      因此,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探究活动出示探究任务——认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物质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讨论回答整理:

64b6e722896e41f3b9e6b7b0b6b29a92.png
探究问题:你能根据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归纳出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吗?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提示:1)物质的客观性:指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根本区别
探究活动出示探究任务——我们看不见磁场、超声波、红外线,可是它们又真实存在,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有些存在我们可能看不见,但我们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不管人们看得见看不见、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这一特性我们称之为——客观实在性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概括和抽象了世界万事万物现象的唯一共性,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知识拓展:比较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
区别:①“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意识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因为不论谁的意识都不属于物质范畴。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探究活动结合下面图示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回事吗?

071c48beea263911fe2213b347e80292.png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4.比较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a9f0a7b71da1fb29d9192481378128ee.png
议题二:

45f83d3d2cac1e259e12786957db019e.png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
探究问题:从猿进化到人,再到人类社会的出现,是什么起了决定性作用?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回答探究问题

62169999110a96598b653349d7e93ac7.png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从人类社会产生的角度看(纵向)
  •    
探究活动我们已经从纵向人类社会产生的角度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那么,还可以怎样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呢?
学生讨论回答在从横向人类社会构成的角度证明。
继续探究你能说出人类社会有哪些构成要素吗?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地理环境是客观物质要素;人口因素也是客观物质要素;生产方式还是客观物质要素。
学生疑问:嗯?生产方式为什么也属于物质范畴啊?
知识拓展:生产方式

4453fb3bce1acc66fb7a5bb992d6df1e.png
  • 从人类社会构成的角度看(横向)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议题三:

fe6819d13323af7e11b69e4a61eb3505.png
探究活动出示图示《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四种形态》

9d1b5c948866ec0454fc7516f4624f42.png
864149142fdab2ad57e641c953907034.png
探究问题:结合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四种形态分析意识是与时俱生、从来就有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回答探究问题
第一阶段: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通过它们与外物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反应表现出来,其特点是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或转化为他物。是一切事物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这种反应特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所谓刺激感应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表现为趋光、趋水、趋营养、趋利避害等形式。感觉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思考:动物的心理能称为人的意识吗
第三阶段: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已束手无策了。
所以,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那么,黑猩猩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用桶从河里取水救火呢?
因为动物脑与人脑的差别很大。

67e4d1d0a554f18f83234ce31072dbae.png
动物脑远远没有人脑复杂,所以从生理基础上看,在机能主是无法达到人脑的水平,只有人脑才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思考:如果让一个具备了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人脱离人类社会,他的意识还会产生吗?
第四阶段:狼孩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吧?狼孩本是人类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与狼一起生活被称为狼孩,狼孩也有人脑,为什么他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却没有人的意识?
    师:由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不可能产生意识。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8404c4d3aad751ea7767c89d59963030.png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
探究问题:为什么意识只在人脑中产生而没有在狗脑猪脑中产生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结构复杂且组织严密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提示:人脑不等于动物脑:不等于大脑;也不等于电脑。
探究活动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想象中的鬼神你会画成什么样子?你画的鬼神是凭空捏造的吗?取材自哪里?

17866d169846873ef18755e62c467868.png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是错误的意识,它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是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二者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知识拓展:
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
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定理)
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宗教、鬼神、法轮功。)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形式是主观的
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
意识不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
  • 意识的形成过程
  •    
  • 四、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 1、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2、方法论:(1)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 (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本课小结:

22370147e6336fe0b8cc14a641fd6824.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7:06 , Processed in 0.73807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