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4] 2.2 运动的规律性 导学案183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导学案

ebba3c46d7188b3adf0ec516673616b9.png
(1)了解运动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了解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4)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要求

8782edf28c15ac32d21d6947456ef67c.png
1.教学重点: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要求。
2.教学难点:了解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12a59910f4f328ce19587223a7e35159.png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一.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是的物质。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过程。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分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规律是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世界。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只有符合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意造的,作为我们行动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又要反对片面强调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73f7d0d3fa7589e19ae8367e41d6300.png
自主探究一:
材料一:《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材料二:元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只有63种,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律的变化推论,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周期表上给还未找到的元素留下了它们各自的“空位”。光谱技术出现后,空位上的元素先后被发现。
到目前为止,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已经有118种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是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
[探究任务]
1.结合材料一,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谈谈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人类根据什么发现或制造出新的元素?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征?
自主探究二:
材料一: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峰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来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材料二:《孟子》记我:“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报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予助苗长!’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根据生物学知识,人们可以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的物种。
[探究任务]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2.比较材料二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目的。
自主探究三: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该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考察十八洞村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人均耕地0.83亩,种什么?在哪儿种?经过充分调研,村里的群众把目光投向当地特产猕猴桃,大力发展猕猴桃经济,取得了成功。该村结合实际,又发展了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和苗绣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
[探究任务]
1.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请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理由。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58541c629500e9a76c1b30735b46a3e.png
1.(2016•课标卷Ⅱ)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位于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于当地时间2020年5月9日发生大规模喷发,喷出约4200米高的灰柱。火山灰向北扩散,飘落至附近的雾岛市内。受此影响,市内的鹿儿岛机场取消了6架次起落该机场的航班。气象部门称“樱岛火山今后可能会继续发生喷发,还有可能发生小规模的火山碎屑流”。人们惧怕火山喷发,但火山喷发总是不约而至,这说明(   )
A.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B.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3.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小麦生长期缩短,产品和品质都有所下降,而冬小麦则更加适宜种植了。气候变化还适宜棉花、葡萄等喜温作物的生长,而对马铃薯等喜冷作物却不利。这就使农民不得不对原来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  (  )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农民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②从根本上说是由当地政府的政策决定的  
③是建立在变化了的实际基础上的        
④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了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当地居民提前10-60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提前疏散避难。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规律是可以被预测甚至是改变的
C.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自然界在本质上是一个物质体系
5.(2013•大纲卷)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我们要做好工作预案。这一论断反映了(  )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依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指导作用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一.运动  变化  根本  物质   人脑  物质  规律  联系   客观    普遍性
二.认识  目的性  创造性  改造   指导  实践  能动  客观规律   制约    客观规律
三.尊重  规律性  依据  主观能动性   求真务实  理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学态度   唯意志主义    客观
自主探究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
1.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 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人类根据元素变化的规律发现或制造出新的元素。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自主探究二:
1.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峰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最蹩脚的建筑师具有主观能动性,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人们应该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目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自主探究三:
1. 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充分调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意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B  2.C  3. D  4. C  5. B 6.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9:58 , Processed in 0.75257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