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4] 3.3.2矛盾问题的精髓教学设计2615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3.2矛盾问题的精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述矛盾的观点。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包括三目。
第一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述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基本属性,领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目矛盾问题的精髓,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第三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阐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本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了解并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科学精神:学会辩证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事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问题公共参与:在统一要求或指导下进行个人参与活动。抓住参与中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与社会实际进行公共参与
教学重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教学难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节学过的内容。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盾本身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关系。
新课讲授
幕:矛盾问题的精髓
议题一:

c9eaeb2af83d3038a60608700ab8f313.png
  • 探究活动一:出示三组图示


ce074c79885e8e3b3a59bab0436a782e.png

c1d4c9e7ce0dde82e2fd54cc88275a4d.png
探究问题:上面三种图示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 教师总结: 自然界各种运动都包含了矛盾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人类的社会运动都包含了矛盾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人类的思维领域都包含了矛盾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 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探究活动出示一组图示

1515d972c040071651ccd48f08add509.png
探究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思考以上图示反映的租房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是一对什么样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供需矛盾,我国的租房问题层出不穷,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供需之间的矛盾,那么我国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请看下一组图片。

92957902c934835f75fef13c91e0221d.png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等。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矛盾?
  • (2)方法论要求:
  • ①地位: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前提。
  • ②具体要求: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 归纳小结: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
  •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 (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精准扶贫
探究问题:针对不同地方的脱贫攻坚,我国采取的措施为什么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而不是搞一刀切?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各县各村各人致贫的原因不同,要对症下药
建档立卡的几年贫困程度不同,什么时候可以脱贫,要具体分析
同一个人学历高低、技能强弱、精气神状态等都要考虑
结论1:矛盾具有特殊性创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续费探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e3d3217ddb1a22e0663b8505069732da.png
探究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矛盾。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 教师总结:
  • 结论2:矛盾具有特殊性法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 继续探究:你能列举出当前我国存在的哪些社会矛盾吗?
  •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②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
  • ③分配公平和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
  • ④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之间的矛盾;
  • ⑤社会稳定和深化改革之间的矛盾;
  • ⑥清廉要求和腐败行为之间的矛盾;
  • ⑦解放思想和统-意志之间的矛盾;
  • 探究问题:在我国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同?在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否相同?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 结论3: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①为主要矛盾,其它为次要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 (其中必有一方为主要,另外一方为次要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 2.矛盾具有特殊性
  •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区别不同事物)
  •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探究活动出示四组图示

471621594d58aeb5618cbbe73fe8c664.png
029dcd2bbbd4231fcb61c31c0f0fa6ef.png
2eec6ff71483735d9ac788ae50db507f.png

c1e9e6796abb4e5956c1200a148dface.png
探究问题:你能从中体会出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 教师总结: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归纳小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的实际运用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小结:

61c8ef6a28ff28bf110409669fea38b5.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7:07 , Processed in 1.43470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