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4]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必修四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3.3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培养理性思维。
公共参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投身于文化强国建设。
三、探究活动目标
(一)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继承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四、探究活动议题
总议题:如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分议题:
1.【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2.【查阅资料】我国文化发展方针有哪些演进?与马克思主义有怎样的关系?
3.【名人故事】如何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教学难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教学过程
  • 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导入新课
  •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综合探究内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然而,时光流转,时代变迁,伴随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当今的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看待文化发展,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课题。江河万里总有源,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短片,感受文化之源——
  • 播放视频:《文明古国 自信中国》


  •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深入探究
议题一: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教师:【探究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崩溃前夕。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容闳提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与此相反,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提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沈寿康在《医时策》中说:“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都走不通。
学生: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都走不通,只有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辩证地综合创造,才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坦途。
教师总结:
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教师:【探究二1776年,美国颁布《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颁布《人权宣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基本上确立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基本原则。但是这些基本原则在本质上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1963年8月28日,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他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领导工人罢工后被种族主义分子刺杀,年仅39岁。马丁・路德・金为追求平等人权被刺杀说明了什么?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在今天,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否真正得到了实现。
【分组讨论】马丁・路德・金为追求平等人权被刺杀说明了什么?
【查阅资料】说一说,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否真正得到了实现。
学生:在今天,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并没有真正得到实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并没有真正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教师补充:1、漫画讽刺美国人权民主现实2、“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针对西方抵制中国新疆棉事件,漫画家乌合麒麟再以画作反击。这幅作品呈现了黑奴采摘棉花的场景。BBC记者和摄影师均头戴白色尖头罩,只露出眼睛,与美国种族主义组织的标志性穿戴相似。他们询问一名稻草人小姐是否受到不公平对待,对方自然无法回答,其中的隐喻和对美国人权民主的讽刺令人拍案叫绝。
  • 学生呈现查阅资料:
  • 在今天,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并没有真正得到实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并没有真正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 美国政府应对疫情任性妄为导致失控,酿成人间悲剧。美国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的5%,死亡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近20%。
  • 民主制度失序引发政治乱象,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选举成为富人阶层“独角戏”。
  • 少数族裔遭受系统性种族歧视,处境艰难。非洲裔被警察杀死的概率是白人3倍。
  • 枪支交易和枪击事件创历史新高,人们对社会秩序失去信心。美国全年共有超过41500人死于枪击,平均每天达110多人,全国共发生592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平均每天超过1.6起。
  • 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残忍跪压致死,引燃美国社会怒火。政府武力镇压示威民众,1万多人被逮捕。
  • 贫富差距加速扩大,底层民众生活苦不堪言。疫情失控导致大规模失业潮,数千万人失去医疗保险,六分之一美国人、四分之一美国儿童面临饥饿威胁。
教师总结: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并没有真正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战胜疫情需要世界各国守望相助、团结合作。但一向自认例外和优越的美国,不仅自身疫情失控,而且与之相伴的还有政治失序、种族冲突、社会撕裂,留下了“山巅之城”“民主灯塔”侵犯人权的新纪录。
面对如此糟糕的严重人权问题,美国政府不仅缺乏应有的反思,还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充分暴露了其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虚伪性。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美国应怀谦卑之心、悯国人疾苦,放下虚伪、霸道、大棒和双重标准,与国际社会相向而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议题二:我国文化发展方针有哪些演进?与马克思主义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反观中华文化,一直奉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共生的思想。其中,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养的范本。2021年2月,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传统典籍当代化传播的全新方式,呈现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文化根脉,开启了极其震撼的心灵之旅。
  • 播放视频:《典籍里的中国》引发热议

a55b703c47b80acc7a5fc833a432a731.png
教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查阅资料】说一说,我国文化发展方针有哪些演进?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学生呈现:【探究三】我国文化发展方针的演进——“双百”
◆ 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百家争鸣”的主张。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我国文化发展方针的演进——“二为”
◆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 在邓小平讲话精神指导下,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二为”方向是党在总结领导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文艺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此后,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引下,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我国文化发展方针的演进——“三贴近”
◆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
◆“三贴近”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我国文化发展方针的演进——“双创”
◆ 2014年,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话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分组讨论】结合材料,说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持“双百”方针是高度统一的。
学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应允许有不同的学派和流派,鼓励人们勇敢地和自由地探索客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持”双百”方针是高度统一的。
教师总结:
1、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规律,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正确的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
3、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关系。
教师:探究四习近平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说,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学术交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郭沫若、李达、艾思奇、翦伯赞、范文澜、吕振羽、马寅初、费孝通、钱钟书等一大批名家大师迅速成长为国之栋梁,请选取其中一位,跟小组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组内交流并展示:每组展示一位代表人物的事迹与成长成才历程,并分析其思想。
总之,马克思主义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 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每每引经据典、博古通今,老师也来分享一下习近平与文化的故事。
  • 播放视频:《习近平的文艺范儿》

436289e8aa183f65e082e06ee666d634.png
  • 为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总结升华
议题三:如何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 教师:【探究五】◆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所以,要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弄明白历史怎样走来、又怎样走下去,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
  • ◆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 ◆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样,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 【思考交流】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必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利思想武器。
  • 教师: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懂弄通。
  • 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 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用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
  • 播放视频:《端午奇妙游——祈》

  • 教师:融通不同资源,推动文化发展。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更好的繁荣发展。
  • 播放视频:《文化自信》

  • 【拓展提升】如何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 学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 教师:
  •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 2、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3、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 4、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最后,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读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7:07 , Processed in 0.75840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