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回复: 0

[选必3] (教案二)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0694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种类、运用性质判断的规则;
2.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种类、弄清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关键能力:
1.准确判断简单判断的类型
2.掌握性质判断的规则;
3.明确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本课,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种类。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考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简单判断的类型
2.掌握性质判断的规则;
3.准确把握关系判断的种类。
教学难点
1.掌握性质判断的规则;
2.准确把握关系判断的种类
四、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案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感知简单判断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思考:为什么此翁请客失败?
提示: 此翁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所以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态,最终造成误解。此翁可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和“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2.新课讲授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一)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二)组成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特别提醒:
量项:“所有”、“一切”“凡是”表示全部对象;“有的”“有些”表示部分对象;“这个”“那个”表示一个对象。
联项:常用“有”、“是”“无”“不是”表示。

499e45db1da3934bd75b84754f753a4d.png
(三)种类
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例如:黑格尔是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判断
西红柿不是水果。否定判断
注意:
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很好”,“他当校长了”。
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量项有所有、一切,凡是等,在语言表达中,为了简洁,量项可以省略)
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量项有有些、有的、少数、大部分等,在表达中量项是不可以被省略的)
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即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一般不需要量项,在语言表达中,单称判断对象常常带有“这个”“那个”等词语,以此表达一类事物中的某一个,如,这朵花是红的)。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的!全称判断
有些学生不会这道题!特称判断
马龙是乒乓球运动员!单称判断

49e247824cc94b94871202b120173802.png 【典例】下列判断属于性质判断的哪种类型?
①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的。全称肯定判断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全称否定判断
③荀子写的《劝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单称肯定判断
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单称否定判断
⑤有些大学生是党员。特称肯定判断
⑥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特称否定判断

09c5e372715ca929d164e47038450da0.png
示例: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结论: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4、关系判断的含义与构成
(1)关系判断的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例如:张明和王红是同学;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张三家离王五家较远。
  • 关系判断的构成: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做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做关系项;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做量项;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3)关系判断的种类(对称性和传递性)
①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
图示如下(a、b为特定认识范围内的任意对象):

eb0ea41aed7711f255acc35bf311e68b.png
例如:甲与乙是同学。
      乙与甲也是同学。
常见词语:朋友、同学、对立、相等、相同等。
②反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
       图示如下(a、b为特定认识范围内的任意对象):

e21212d4239b8935225f2d2f399dd54a.png
例如:甲比乙大三岁。
      乙肯定不比甲大三岁。
常见词语:大于、晚于、多于、高于、侵略、剥削等。
③偶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偶对称关系。
图示如下(a、b为特定认识范围内的任意对象):

2c9eb9c74163979488d1758ab6840e44.png
例如:甲认识乙。
      乙不一定认识甲。
常见词语: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
【典例】请判断以下判断体现的关系是什么?是对称关系吗?
(1)小李与小张是同事。“同事”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小张与小李也是同事。
(2)从窗子到门是七步,从门到窗子还是七步。“距离七步”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两者是相同关系。
(3)有些党员是国家干部。“交叉”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有些国家干部是党员。
④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
图示如下(a、b和c为特定认识范围内的任意对象):

5f8632d8c64079aff7309fbdb079bc03.png
例:长江比黄河长,而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比……长”是一种传递关系。
⑤反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
图示如下(a、b和c为特定认识范围内的任意对象):

ed9eb1dcb046d9bdde343815bd6766b8.png
例:甲是乙的母亲,乙是丙的母亲,则不可能甲是丙的母亲。“母亲”的关系就是一种反传递关系。
⑥非(偶)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偶传递关系。
图示如下(a、b和c为特定认识范围内的任意对象):

0eb7769d30cc4a8b3899a447175077d0.png
例:我们不能因为甲和乙是同学,乙和丙是同学,就断定甲和丙丙,因而称非(偶)传递关系。
【典例】从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的角度,分别分析下列关系判断各属何种关系。
(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
陈爽与李倩也是同龄人,这种关系是传递关系。
(2)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
王芳比王艳大四岁,不再是大两岁,这种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3)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
陈爽与李倩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这种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03:39 , Processed in 0.81396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