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选必3] (教案二)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0694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
2.思维抽象的含义与环节;
3.思维具体的内涵;
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关键能力:
1.掌握思维抽象的环节;
2.掌握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二、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感性具体的含义和局限性,正确认识思维抽象的含义和环节,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2.公共参与:善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
2.思维抽象的含义与环节;
3.思维具体的内涵;
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教学难点
1.思维抽象的环节;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四、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案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的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蟾衣会马上被蟾蜍吃掉;他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吸引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成本低、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如何运用思维具体的相关知识理解上述材料?
【提示】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属于感性具体;经过反复的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探究其规律,从感性具体到了思维抽象。
   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该青年根据思维抽象的结构,发明了获取蟾衣的方法,最终找到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实现了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
2.新课讲授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什么是感性具体?感性具体有哪些局限性?
⑴感性具体认识的含义: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⑵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对事物的认识不完全。
示例:我们与一个陌生人首次见面,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对方的外貌、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然后通过这些在头脑中会形成关于这个陌生人的比较整体的印象。
2.什么是思维抽象?说一说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环节及局限性。
⑴思维抽象的含义: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示例: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雷神发怒。直至近代,随着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才揭示了电的本质,人们才认识到积云所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发生中和并产生火花,这便是雷电现象。

d28cde95d40102338c0aa426736067ab.png
⑵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
①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
②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示例:对于玫瑰和百合花,有的人认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良方(玫瑰具有祛斑、养颜、消炎的药用价值,百合花则具有润肺、清火、安神的功效,也可以治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和湿疹);还有的人认为玫瑰和百合花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是吉祥之花。
⑶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示例:冬奥会前夕,某短道速滑运动员虽然训练很刻苦,但是他在多次测试中成绩均不理想。在教练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在以后的训练和测试中,他重抓转弯滑道重心。经过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示例: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比喻为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示例: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可以用一个公式简略地表示: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常数。落体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的运动定律。通常所说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在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不能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环节都可能出现)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示例:伽利略发现的落体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的运动定律。通常所说的落体运动是在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规律,不能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
探究: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思维抽象有哪些特征?

e8ec413eb1ca518864101b1454ad3854.png
⑷思维抽象的局限性及对策
①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
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②对策: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示例: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通过分析认识到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并且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根据认识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分析人们是怎样形成对水的内在本质的认识的。
提示:①人们对水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
②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中,从而形成感性具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形成思维抽象。
③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的本质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从而形成思维具体的认识。
  •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⑴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⑵特征: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示例:在我国的国徽图案中,五颗红星寓意民族大团结,天安门寓意中央人民政府,齿轮和谷穗寓意我国工农联盟的国家性质。
2.认识如何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
(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2)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不同思维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示例: 人们知道磁铁吸引铁屑现象、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法拉第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提出了电动力学,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制造出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
【易混易错】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起点;
思维抽象是桥梁;
思维具体是终点。
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
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典例】1、当你来到一个新地方,该地方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会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次印象。这一印象属于(    )
A.思维具体                B.思维抽象
C.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D.感性具体
【典例】2、下列关于思维具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整体的认识
②是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
③是人们在思维中形成的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④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马克思曾说:“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  )
A.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B.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C.完整的认识过程         D.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
4、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这说明(    )
①纯粹理想化的状态并不存在
②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③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
④分离无需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雷神发怒。直至近代,随着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才揭示了电的本质,人们才认识到积云所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发生中和并产生火花,这便是雷电现象。人们对雷电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古代,人们把打雷误认为是雷电发怒,属于感性具体阶段
②近代对雷电的研究揭示了电的本质,对雷电的认识已经结束
③对雷电本质的认识属于抽象思维
④指出两种电荷发生中和是雷电产生的原因,是由思维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03:28 , Processed in 1.14552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