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第一课时)
|
一、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知道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可以使班级生活健康有序。
道德修养:学习按程序制订班规,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
法治观念:懂得班规应共同遵守。
健全人格:懂得班规可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完善和修订。
责任意识:知道班规的制订不是简单的事情,学握制订班规的程序和方法。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学会合理地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规。
难点:通过学习制定班规,理解集体生活需要规则的约束和维护,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
三、教学准备
| 课件、图片素材
|
四、评价任务
| |
|
| | | |
| - 师:同学们,我们平常的班级生活是热闹的,同学们也在班级中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但是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是不是也出现过这样一些情况?比如:在走道间打闹、上下楼时争先恐后挤在一起、上课还有同学偷看课外书,这些事有什么坏处?我们该怎么阻止它们发生?
- 师:老师听见有同学说,我们该明令禁止这些事情,对违反规定的同学做出惩罚,老师就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了一份协议书,大家看这些规矩合不合适呢?
- 1.课间禁止追逐打闹,由班干部监督,记下违反的同学名字。
- 违反以上规定的同学,必须写一篇检讨,在班会上念给所有人听。
- 师:其实针对某一班级问题,大家一起商量并同意的解决办法,班级同学和老师都要遵守的约定,我们可以叫它班级公约,也就是班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班规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又该怎么制定?
| - 导入环节:通过对缺乏班规的混乱现象和后果分析,引入班规的概念,学生对班规作用建立初步概念。
| -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对日常班级违规行为认识,是否具有班规的概念,并引入本课主题。
|
| - 师:其实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规,在方方面面规定了同学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你们觉得是有班规好,还是没有班规好?
- 学生1:有了班规,大家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才不会犯错。
- 学生2:班规的条条款款太多了,记起来麻烦,一不小心忘了违反班规,还要被罚,应该少点。
- 学生3:班规怎么订,还是应该看我们班的情况,也许我们不需要班规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 师:大部分同学都觉得还是有班规更好,有了班规才有我们正常的班级生活,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班规,它们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 师:班规是属于我们班级的规则,同样,在不同的场景中,也存在不同的规则,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有交通规则,这是为了保证人和车的安全,又比如食堂和图书馆也有对应的规则制度,这是为了保证食堂和图书馆可以有序运转。
- 师:我们要求遵守规则,其实是为了发挥规则的作用,特别是古时候的人们,更加看重规矩,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他就用规矩来约束自己的军队。
- 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曹操是个十分重视军纪的人,他下令要求将士在行军时不可以踩踏庄稼,一旦违令就要军法处置。有一天,他带着士兵从田地边路过,他的马突然受惊,带着他跑进了庄稼地里,踩坏了不少庄稼。按照军规曹操也需要受罚,曹操立刻拔出剑想要自刎谢罪,被将士们拼命拦下来。经过大家的劝说,曹操割断了头发作为惩罚。看见他这么严格地遵守军纪,将士们也纷纷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曹操的军队才变成了三国里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 师:除此之外,规则也是我们人与人相处的一种保障,确保大家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古时候还有一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看一看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规矩吧。
- 明朝时期,大同猫儿庄本是北方胡虏入贡的正路。而在明宪宗成化初年,就有使者从其他路线进入。宪宗因为守臣的奏报而准许了这次入贡,虽然这些使者不按规矩办事确实让人十分不舒服,但一时间群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处理这件事,总不能让这些人原路返回,再重新入贡一次吧。然而礼部尚书姚夔(字大章,谥文敏)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奏请皇帝由自己来处理。
- 皇帝一看有人主动来解决此事,当然乐观其成。于是将此事全权交给姚夔处理,而姚夔的处理方法也十分简单,就是将一切宴赏使者的礼节尽量简化。这样一来,入贡的使者很不高兴,便质问姚夔,姚夔则一本正经地告诉使者说:“过去北方使臣进贡都从正路走,朝廷均以隆重的礼节对待。现在你们从小路来,不合常规,所以怀疑你们不是北方的头目,因此只能以其他地方的使臣礼节来待你。”这是明显的将计就计,毕竟这些使者理亏在先,自然无话可说。
- 师:看来规矩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那结合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班规,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 小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和活动。
- 师:既然班规这么重要,那我们班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班规才行,同学们觉得班规该让谁来制定呢?老师这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让老师来制定班规,另一种是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制定,老师来辅助你们。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呢?
- 课堂活动:开展5-10分钟课堂辩论,围绕班规由谁制定展开辩论,正方反方陈述理由。
- 生1:班规该由老师决定,因为老师见识更多、经验丰富,考虑得更周到。
- 生2:只有生活在班级里的我们自己,才明白我们最需要怎样的班规,因此我们也要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
- 结合辩论,学生得出结论应该由自己制定班规,老师从旁协助。
- 师:既然我们得自己制定班规,那么同学们觉得,班规该怎么制定比较好?
- 班规的制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须掌握制订班规的程序和方法。
- 下面是制订班规时要注意的事项,请在你赞成的事项前面画
- 1.规则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不然执行中会产生麻烦。
- 师:围绕这几点,我们就可以思考班规怎样去制定了,那我们找到了班规制定的思路,现在想想,我们需要哪些方面的班规呢?
- 课堂活动:10-15分钟课堂讨论,学生按要求确定班规内容,形成一份班规。
| - 环节一:学生通过学习班级场景和古人故事,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与班规在班级生活中发挥的稳定作用。
- 环节二:通过辩论开展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班规制定要求、班规范围等方面去制定班规。
| - 环节一: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是否理解班规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
- 环节二:老师通过学生回答,判断学生是否通过课堂学习形成完善思维模式,可以自主完成班规的制定,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
|
| | -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 -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
| - 为我们的班规表设计一个好看的样子,让它变得醒目又漂亮吧。
| - 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在制作班规格式过程中加深对班规的熟悉度,培养班级荣誉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