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防御自然灾害  
课题 
 | 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 
 | 单元 
 | 第二单元 
 | 学科 
 | 道德与法治 
 | 年级 
 | 六年级 
 |  核心 
素养 
目标 
 | 政治认同:通过生活中的预警信息引发对灾害危害的重视,增强防灾避险意识。 
道德修养:掌握自然灾害中自救自护的知识,提升防灾避险的能力。 
法治观念: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各种措施和科学防御的意义。 
健全人格:能根据特定的场合绘制逃生图,提高防灾抗灾的意识与能力。 
责任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 
 |  重点 
 | 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各种措施和科学防御的意义。 
 |  难点 
 | 掌握自然灾害中自救自护的知识,提升防灾避险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提问:同学们搜集的最近我国遭遇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学生答。 
生1:我知道在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发生5.6级地震。 
生2:我了解到在2021年5月14日,江苏省9级大风,17级龙卷风,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 
师:我国是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学校举行了什么大型活动呢?(防震疏散演练)通过这项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在地震警报响起时,我们可以躲在墙角处,将身体藏在课桌底下。 
生2:我学到了在一楼或平房里遇到地震,首先选择跑,跑到操场或其他空旷安全的地方。 
师:通过我们多次演练,避震知识大家掌握得比较熟练。那如何抵御自然灾害呢?今天这堂课我们接着学习《应对自然灾害》。 
【设计意图】:事例贴近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经验。选择我国最近发生的耳熟能详的几件重大新闻事件作为突破口,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兴趣。 
二、活动:抵御自然灾害 
(一)增强避险意识 
1.思考:除了地震,如果在野外遇到下列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雷电、山洪、泥石流等 
生1:我认为,我们如果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的话,应该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坡顶跑; 
生2:当雷电发生时,我们不能在大树下躲雨; 
2.演一演,做一做(课本39面):下面同学的避险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播放课件,结合三个小组学生分别表演以下三个场景,其他组同学观察,判断对错。错误方法说明危害,并示范表演正确避险方法。 
3.师小结:判断对错。示范正确避险方法。 
4.小小辩论赛:主题是:“我们湖北汉川处在平原地区,龙卷风,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离我们很远,没必要学习和掌握避险知识。”分组设立正方、反方。各自用实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预设:反方(1):1976年,距离我们几百公里的唐山曾发生特大地震,造成十四万人死亡。 
反方(2):我们去各地旅游时,可能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掌握避险知识,就能保护生命安全。 
5.小结:通过双方的激烈辩论得知,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才能保护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二)实地考察,画逃生路线图。 
1.画一幅校园逃生图。 
2.将设计的校园逃生图在全班交流讨论。 
(三)防御自然灾害 
1.读“阅读角”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1)生自由阅读。 
(2)思考: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統?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 
生1:我在天气预报上收到过大风黄色预警,家人收到预警后,远离危险区域,及时防范。 
生2::冬季我收到过天气部门的大雾预警,由于能见度低,家人选择尽量少出门,如果必要出门,减速慢行。 
生3:我收到过雷电,暴雨预警。及时关窗,不在大树及高大建筑物下面躲雨。 
…… 
教师总结补充:气象部门的预警,让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多了一重保障,我们要及时关注。 
2.汇报展示: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一些防御自然灾害的技术或发明。 
3.学习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设计意图】:采用演习,情景再现,辩论赛的活动方式,生动有趣。安排学生用自导自演的形式来开展学习,相较于枯燥的语言说教,游戏活动的形式能让学生把防灾避险的知识和意识转化为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防灾避险意识淡薄的事实,采用辩论的方法,让学生举出许多实例,证明增强防灾避险的必要性,提高防灾避险意识。 
板书设计: 
应对自然灾害 
遇灾逃生 
灾前防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