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移动垫球,素质练习
| 重点
| 步伐移动到位
|
| | 难点
| 移动中垫球部位准确
|
教学水平
| 水平五
| 年级(班级)
| 高二(5,6,18,19,20)班
|
| | 人数
| 41人
|
教学目标
| 一、复习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和学习移动中垫球技术,了解此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二、通过示范讲解结合层层递进的练习组织使80%的学生初步能做到步伐移动到位并能将球垫起,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往返跑素质练习,使学生们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了解素质练习对排球运动的重要。
|
课的部分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组织与要求
| 时
间
|
开
始
部
分
| 课堂常规
| | |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 2
分钟
|
准
备
部
分
| 一、绕排球场跑两圈
二、热身操(原地)
| 认真做好示范
二、教师讲解示范、并语言提示,巡回指导
| 二、细致观察老师动作,跟随模仿
| 一、成一路纵队绕排球场跑
二、组织
| 6分钟
|
基
本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 一、复习移动,一抛一垫练习。
1.步伐移动练习
方法:全班学生由半蹲准备姿势开始,根据教师手势做各种步法的左右快速移动。
2.复习原地一抛一垫练习(两人一组)
方法:一人原地将球抛给垫球者,垫球者将球垫给抛球者,每人各做10次轮换。
二、学习移动垫球
1.结合球移动练习(一抛一接)
方法:前后两人一组,相距3~4米,一人向前、后、左右抛球,一人移动后在腹前下接住球再抛回,每人10次轮换。
2.移动垫球
(1)一抛一垫
在1基础上,接球者改用垫球,将球垫起。
要点:垫球者判断来球方向,击球时正对来球在腹前下将球击出。
(2)两抛一垫
三人一组,抛接练习(每人10次,两轮)
方法(如图):两抛球者左右相距3~4米并与垫球者前后相距3~4米。
3.成果验收:谁接得多
方法(如图):将人数分成四组,每组派出两同学在指定地点抛球,其余同学成一路纵队排在指定地方。抛球者各拿一球,听哨音开始,垫球者需跑到指定位置接第一抛球者将其垫回,然后跑到初始位置再接另一抛球者的球。
规则:1.抛球者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接球,否者失效。2.分数累积,最多者为胜。
罚则:最少的组:男生俯卧撑10个,女生纵跳10下
三、素质练习
往返跑练习(2组)
方法(如图):以排为单位跑,第一排先跑至进攻线处再返回,再跑至中线再返回。跑完后排至最后一排
| 一、复习移动,一抛一垫练习
1移动练习:讲明要点:防止身体重心起伏跳动,移动后保持准备姿势
2. 教师讲明练习要点:
抛球者:将球柔和的抛给垫球者,并有一定高度。
垫球者:判断来球距离,掌握好击球点,将球垫给抛球者。
二、学习移动垫球
1.教师示范,并讲解方法及要点。
练习要点:抛球者需将球抛出一定高度,接球者需在腹前下接球。
巡回指导
2.(1)示范垫球动作,讲清要点:正对来球,腹前下击球
(2)教师示范,提出动作要点及要求:
要点:抛球者:将球柔和的抛起合适的高度。第二位抛球者需在垫球者回到最初位置再将球抛出
垫球者:步伐到位,正对来球方向将球在腹前下垫出。
要求:第一轮垫球者只需将球垫起,第二轮尽自己所能将球垫给抛球者。
3.教师讲明比赛方法规则罚则。并强调遵守规则
三.素质练习
讲清练习方法及要点:在快跑到触碰线处要制动。
| 一、复习移动,一抛一垫练习:
1.听清练习要求,认真完成练习。
2.练习时体会动作要领
二、学习移动垫球
1.认真观看示范,听清练习要点
体会击球时腹前下的具体位置。
2.(1)认真体会步伐到位后,正对来球时腹前下击球的位置。
(2)第一轮
体会步伐到位,在腹前下将球垫出。第二轮尽自己所能将球垫回给抛球者。
3.认真听清教师要求,遵守比赛规则,注意安全
三、认真完成素质练习
| 组织(练习1):
组织(练习2):第1,3两排后转,并与2,4排之间拉大距离。(如图)
4
3
2
1
要求:1. 第1、3排同学先抛球,两人一组,每人各10次
2.练习时注意场地的合理利用
组织:同练习2
组织:女生1、2、3排前后一组,男生左右123一组。
练习形式:
要求:分散练习,场地合理利用。
3.比赛示意图
四组在规定场地同时开始
三、素质练习
组织:1、2两排成横队排在场地前面,3.4两排排在后面
| 8分钟
14分钟
5分钟
5分钟
|
结
束
部
分
| 一、放松练习
两人一组抖动手臂
二、集合整队,简短点评
三、送还器材
四、宣布下课
| 一、示范并语言提示,巡回监督
二、集合快、静、齐,并做简短点评
三、安排学生送
还器材
四、宣布下课
| 一、认真做完放松练习
二、集合快静齐。
三、协助老师归还器材
四、师生再见
| 一、放松练习组织:四列横队,前排后排面对面放松。
集合组织:四列横队
| 5分钟
|
场
地
器
材
| 排球30个、排球
场两个、呼啦圈8个
| 安全要求
| 一、课前检查场地器材 二、充分做好热身活动
三、练习时注意与障碍柱的碰撞 四、眼镜手表配饰尽量摘掉
|
| | 运动负荷预计
| 平均心率
| 练习密度
| 强度
|
| | | 140~150次/分钟
| 45%~50%
| 中上
|
备注
| 教案中的图形表: “ ”学生 “ ”教师 “ ”:呼啦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