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0

回帖

3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3702
发表于 2024-11-1 19: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文档大意:



这段内容是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于感受家乡文化和关心家乡发展的教材概要。以下是内容的总结:

1. **风俗的演变**: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一些风俗被传承,一些被淘汰或变革。例如,四川纳溪因盛产茶叶发展了“采茶节”。

2. **小调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或采访长辈等方式,调查自己所在地区需要淘汰或变革的风俗,并在小组内展示汇报。

3. **风俗变革的必要性**:有些风俗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淘汰或变革,如纳溪的“搬打狮子”民俗可能因危险性和传承人少而被淘汰。

4. **辩一辩**:对于是否保留某些风俗,如放鞭炮,人们看法不一。一方面,放鞭炮可能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它是庆祝节日的重要习俗。

5. **阅读角**:介绍了清明节的历史和现代活动,包括祭祖、悼念先烈、踏青等,并讨论了文明祭扫活动。

6. **知识窗**:介绍了重阳节的历史和庆祝活动,以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7. **活动园**:鼓励学生收集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并举办重阳诗会。

8. **填空和判断题**:提供了关于风俗演变、清明节、优良风俗遗忘、重阳节等的填空和判断题,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9. **总结**:强调了中华传统风俗的重要性,国家和社会为保护这些风俗所做的努力,以及个人在传承风俗中的责任。

这段内容旨在教育学生了解和关心家乡文化的发展,认识到风俗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鼓励他们参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




二、文档预览: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1.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10.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2.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3.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4.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5.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6.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7.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8.png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_9.png

三、文档下载: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ppt (7.22 MB, 下载次数: 0, 售价: 1 金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6 17:00 , Processed in 0.45135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