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动物王国开大会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 认识“物、虎”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1个偏旁,会写“要、连”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5. 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 
教学 
重点 
 |  读懂、读通长课文,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 
教学 
难点 
 | 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物、虎”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1个偏旁,会写“要、连”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课前预习,出示要求 
一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课件出示2)朗读课文: 
     3.想想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3)森林里要开大会了,百兽之王老虎让狗熊给大家下达通知,狗熊下了通知后,大家纷纷提意见,都说狗熊下达的通知不够清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  【设计意图:课前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省时有效。】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4) 
 dònɡ wù  láo hǔ  tōnɡ zhī  zhù yì bǎi biàn  ɡuǐ liǎn   
 动 物   老  虎   通 知    注 意 百  遍    鬼  脸     
  zhǔn shí   shé tou   jǐ diǎn   yì lián   hái shì  
  准   时    舌  头    几 点     一 连     还  是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轻声的读法。 
    “遍”“脸”“准”是前鼻音,“熊”“通”是后鼻音。“注、舌、准”是翘舌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初读感知,理清文脉。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课文有几只动物,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5)      
快速读课文,填空。 
    课文讲了大森林里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要(     )通知大家。通知下达后,尽管(    )说了十遍,小动物们还是不能明白。原来是因为通知没有说清楚具体的(     )和(    )。最后终于修改完整了,大会才得以顺利举行。 (板书:具体的时间  地点)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句子。 
    3.齐读课文。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6)出示生字:“要、连、百、舌、还、点”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加一加:“西”加“女”是要。“辶”加“车”是连。“辶”加“不”是“还”,“千”加“口”是“舌”,“占”加“灬”是“点”。“一”加“白”是“百”。 
   (2)换一换:“连”字的“车”换成“不”就是“还”。 
3.师重点指导“连、要、点”(课件出示7)。 
   “连”字是半包围结构,巩固左下包右上的笔顺规则:先里后外。“车”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转折紧贴横中线。走之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要”字,上下结构,上收下放。上部上宽下窄,横画竖画间距摆放较匀称。女字在下面第一 笔撇点,要求撇短点长,最后一横要舒展。 
    “点”上下结构,上收下放。“口”字形体略扁,呈上宽下窄之势。四点底形体宽又扃,要注 意区别第一点与另外三个点的方向不同。第一点与第四点稍长,四个点间 距均匀,高低一致。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课件出示8)读读写写:主要、首要、要么、连忙、连长、连声、一百米、百万、成百上千、还要、还是、还有、舌头、舌尖、火舌、点头、点心、钟点。 
六、反馈检查。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的障碍,读准生字的读音,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识记生字用多种方法,书写生字要掌握写字的书写规则,养成正确的写字方法。】 
【设计意图:会写字的指导,写字姿势的指正,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熊(xiónɡ xónɡ ) 注(zù zhù) 遍(biàn  bàn) 准(zǔn zhǔn)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灬(  )(  )(  )        牜(  )(  )(  ) 
3.组词。 
 要(  )连(   )百(  )舌(  ) 
  
 | 
参考答案: 
    1.熊(xiónɡ) 注(zhù) 遍(biàn) 准(zhǔn)  
1.点 黑 燕     牧  物  牡 
    2.要求 连线  百分 舌头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3.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出示字词,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10) 
     2.指名读课文。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由读课文,狗熊下了几次通知?(四次) 
 2.画出狗熊四次发布通知的句子。 
设疑:“狗熊的哪一次通知,动物们会来参加会议呢?为什么?”依次比较这四次通知内容的不同,展开推断:(课件出示11)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少具体日期,少几点钟,少地点)(课件出示12)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少几点钟,少地点)(课件出示13)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上午八点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少地点)(课件出示14) 
“请注意啦!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 ”(有具体时间、 地点) 
(课件出示15) 
结合第18自然段的小泡泡提示,让学生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几个要素说清楚。 
(通知应该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什么事、通知人、通知日期) 
    3.(课件出示16-17)出示课后的“读一读,说一说”,了解通知的具体内容。 
(1)时间:本周五早上八点  地点:教学楼前   
  (2)参加人:参加运动会入场式的同学事情:集合           
  (3)通知人:少先队大队部   通知时间:2016年4月20日 
  (4)通知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哪些人参加,通知干什么要说清楚。是谁通知的,什么时间通知的。(板书:开会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哪些人参加,通知干什么, 是谁通知的,什么时间通知的。) 
    5.我们说话时,要注意什么? 
   我们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三、分角色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3.找两组上台表演。 
 |  | 
板书 
内容 
 |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开会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哪些人参加, 
通知干什么  是谁通知的,什么时间通知的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看拼音,写汉字 
yāo qiú   bǎi fēn   shé tou   diǎn tóu   hái shì  
(      ) (      )(      )(      ) (      ) 
2.通知要把活动的具体的(   )、(  )、哪些(   )参加,通知干什么要说清楚。是谁通知的,(      )通知的写清楚。 
3.你想对狗熊说些什么? 
 
 | 
【答案】 
1. 要 求  百 分  舌 头  点 头  还是  
2.时间 地点 人 什么时间 
    3.我想给狗熊说:“你今后做事前一定准备充分再去做。”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1.检查预习,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的障碍,读准生字的读音,把握文章的脉络。多元识字,自主识字。 
2.正确写字更是低年级的重点,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写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的习惯。 
3.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 
不足之处: 
1.注意课堂纪律的调控,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没有发散开,是因为我此处缺乏点拨。我应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不局限于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