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他的顽强意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事。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3.教师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向他人请教。 
(2)指名读,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3)教师相机订正读音,指导易错、难读字。 
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蛇、兽、伤:都是翘舌音。 
洪、伤:都是后鼻音。 
(4)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点评。 
6.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2.根据生字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大家交流。 
4.指导写字。 
道:半包围结构,注意“辶”是三画,“首”的下半部分是“自”。 
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写洪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2)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指名回答)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 
(3)课件出示洪水视频(图片),引导感知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 
(1)洪水肆虐,有人出来治理洪水吗?(鲧) 
(2)鲧治理洪水的方法是什么?(筑坝挡水) 
讨论: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学生自由讨论) 
(3)鲧治水的结果怎样?(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讨论:为什么鲧没有治好洪水? 
3.出示第4自然段前两句话,对比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 
(1)禹是谁?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2)禹和他的父亲鲧治水的方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禹采用疏导的办法,他和大家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 
开通这些河道有什么作用?(可以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3)讨论: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的方法正确。出示动画演示筑坝挡水和疏通河道的区别) 
过渡: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三次、一次也没有:说明禹回家的次数少。 
(3)为什么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他认为治水要紧。)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禹治水的决心之坚定,牺牲之大。) 
过渡:禹的付出值得吗?他治水成功了吗? 
5.学习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感受禹的伟大。 
(1)洪水退后,大家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2)这些都应该感谢谁?你想对他说什么? 
(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指导朗读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预设:(1)大禹,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③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板书] 
15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生活痛苦 
鲧    筑坝挡水     洪水没有消退 
禹    疏通河道      洪水退了,人们安居乐业 
(三过家门而不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