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5大禹治水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 
教学 
重点 
 |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 
教学 
难点 
 |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 
教具 
准备 
 | 教学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3)  
   hóng   zāi   nàn   dào   nián  bèi   yè   chǎn  
    洪     灾    难    道    年    被    业   产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首” 加“辶”是“道” 。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洪水     毒蛇     猛兽 
灾难    仍然    消退    继续 
伤害    认为    教训    恢复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形近字比较识记:“扔一仍”。 
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识记“毒、蛇、兽、伤”,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毒蛇、毒害、猛兽、凶猛、伤害、受伤”等。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5)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的事。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6)  洪  灾  难  道  认  被  业  产    
      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被”并讲述:(板书:难 被) 
(课件出示7):“难、被”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 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是“衤”,不是“礻”。右部“皮”为竖撇,收笔可略向左出,竖居横钩正中,底部撇收捺放。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指正。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大英雄大禹,了解了他的感人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  【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多种方法识字,把识字当作一种游戏,变成一种乐趣。】 
【设计意图:学生写完后,一定有展示讲评的环节,那将是很大的促进和提升。】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看拼音,写汉字。 
        dào    rèn          yè       chǎn  
知(   ) (   )为  农(   ) 生(   ) 
2.给下列加点的字补充音节。 
h  òu   úé  n    j x 
洪水   猛兽    毒  蛇    灾难    继  续  
3.比一比再组词。 
洪(    )被(    )   难(    ) 
哄(    )波(     )  准(    ) 
 | 
参考答案: 
1.道 认 业 产 
2.óng sh d sh àn ì ù 
3.洪(洪水)被(被子)  难(困难 ) 
  哄(哄人)波(水波)  准(准备)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 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 
教具 
准备 
 |  教学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大禹治水) 
   (1)生字检测 
  (课件出示9)  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洪水     毒蛇     猛兽 
灾难    仍然    消退    继续 
伤害    认为    教训    恢复 
   (2)默读课文,回忆一下:我们学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0)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自然过渡到下面课文的学习。】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课件出示11)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课件出示12)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受到伤害,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对比父子两人治水的结果, 一个失败,一个成功,你有什么疑问?大禹治水为什么会成功?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由读相应段落 想想他为什么会成功? 
    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1.学习第二自然段,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课件出示13)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筑坝挡水)什么是“筑坝挡水”?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堵) 
   过渡:在父亲治水失败后,大禹决心要治理洪水。 
2.学习第三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决心很大? 
   (课件出示14)禹治水十三年里,多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一看,古时候有一个成语讲的就是禹的这种行为——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15)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孩子呱呱的哭声, 他。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妻子在教儿子叫爸爸的时候,他。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 看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家门口,盼着他回来,他。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的“多次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像禹这样心里装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板书:无私  舍己为人) 
过渡:光有决心,还不行,方法行得通才重要。 
  3.学习第四自然段,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课件出示16)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1)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 
   (课件出示17)“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板书: 无畏  智慧) 
4.洪水被制服了,人们的生活怎样了? 
(课件出示18图文)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你眼前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百姓在田里耕作,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人们闲暇时喝茶聊天,幸福地过日子,就是安居乐业。) 
(2)指名读“治水前”和“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3)美好、幸福的生活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大禹说? 
(大禹的功劳。你真是一个治水有方、智慧过人的英雄。) 
过渡:做事情找准方法很重要,这样,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靠辛苦地努力、坚定的决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5.小结: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三、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件出示19) 
提示: 
- 他疏通河道,疏导洪水,用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好了洪水,使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治水期间,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被后世传为佳话。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再选代表讲故事“大禹治水”。 
 | 【设计意图:课件的播放,变抽象为形象、直观,变遥远为眼前。一下子,令学生跨越时空界限,被带到那个年代,那个场景中去。】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更能感受大禹的智慧过人。】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再现”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大禹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治水前”和“治水后”景象的句子。感受大禹的治水有方,造福百姓。】 
【设计意图:根据提示讲故事,是教学要点,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 
板书 
内容 
 |               无畏 
              
  大禹治水  智慧        代代相传 
     (伟大) 
              无私 舍己为人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排列下列句子,试试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 )治水期间,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被后世传为佳话。 
( )鲧死后,他的儿子禹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 
( )鲧带领人们筑坝挡水,可是一直没有治好洪水。 
    ( )他疏通河道,疏导洪水,用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好了洪水,使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泛滥,人们苦不堪言。 
2.搜集有关古代领袖的故事。 
      
3.搜集有关大禹的故事。 
 
 | 
答案: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中,“多次过家门而不入”是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再现”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不足之处: 
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洁,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