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6 朱德的扁担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写本课的“扁、担”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认识本课的“朱、德”等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 
教学 
重点 
 |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 
教学 
难点 
 | 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写本课的“扁、担”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认识本课的“朱、德”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 
教具 
准备 
 | 教学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了一位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大元帅之一,国家副主席朱德爷爷。(课件出示2)朱德图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朱德爷爷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朱德的扁担》) 
 | 【设计意图:出示朱德的资料和图片,让大家先认识这位革命领袖的生平事迹。】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识字解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3)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在生字下面做“△”记号。生字重点拼读。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4)  
   biǎn   dān   zhì   wǔ   jūn   zhàn   shì   shī 
    扁     担    志    伍   军    战     士    师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志、站、师、士”,前鼻音“扁、担、军”,整体认读音节“志、伍、士、师”。文中“扁担”的“担”是轻声。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zhū dé   zé    dí     dǒu  nán 
朱 德  毛泽东  敌人  路陡   难走  
zhēng  zhànɡ  ténɡ   liào  jìnɡ  
争着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泽”,翘舌音“朱、抽、仗”,前鼻音“难”,后鼻音“疼、敬”。“难”是多音字,文中读“nán”。 
(3)识记生字 
 ①运用图片或照片帮助识记:借助“扁担”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实物;出示革命领袖“朱德”的照片,简要介绍他们的身份。 
②组词、扩句拓展识记:如“志、伍、敌、仗”字,可组词“同志、队伍、敌人、打仗”,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生字。 
   ③换一换:“想”减“相”换“乍”就是“怎”。“但”减“亻”换“扌”就是“担”,“站”减“立”换“戈”就是“战”。 
   ④减一减:“偏”减“亻”是“扁”。 
   ⑤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6)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战士们心疼,把藏起来,在写五个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课件出示7)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扁  担  志  伍  师  军  战  士   
    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扁、战”并讲述:(板书:扁 战) 
   (课件出示8):“扁、战”田字格课件。 
    “扁”:半包围结构,属于左上包围,左上包围类型的字包围部分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则要写端正。“扁”字“户”部要斜长,下面的部分要写端正。同时被包围部分的右侧应突出包围圈。 
“战”:左右结构,左右差不多大,右部“戈”部斜勾写长而舒展,不要写成“弋”。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    
【设计意图:先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要求自学预习,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 
【设计意图:部编版教材把多元认字作为低年级段的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自主、用多种方法识字。】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看拼音,写汉字。 
biǎn dɑn   duì wu   tóng zhì   zhàn shì  
    (      )(     )(      ) (      ) 
2.给多音字组词 
      nán (   )(   )       
难                         
nàn(   )(   )        
3.搜集我国十大元帅。 
 
 | 
参考答案: 
  
    nán (困难)(为难)       
难                                   
nàn(难友)(难民)    
    3.中国共产党十大元帅: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 
教具 
准备 
 |  教学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导入,诱导试学。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大元帅之一,他是谁?请同学们再次呼喊他的名字。(生:朱德)(师板书:朱德)我们听到了朱德与什么之间发生的故事。(生:扁担)(师板书:扁担)我们已经了解了朱德是用扁担往山上挑粮,为什么要挑粮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2.师简介历史背景(课件出示10) 
   1928年4月,朱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后,国民党就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两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了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这时,从山下秘密挑粮上山成了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3.大家看朱德准备去挑粮了,(课件出示1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这就是朱德,还有那一根扁担,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扁担上写有字——朱德的扁担)为什么扁担上会写有这些字呢?(战士们藏扁担) 
 | 【设计意图:由于年代久远,介绍一下背景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引导探学,突破难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件出示12)读好长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会师”就是两个队伍会合为一支队伍,哪两支队伍会师了? 
(朱德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带领的队伍会合了。) 
指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但是,“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我体会到红军的处境很危险,下山挑粮困难重重。)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写挑粮路难走的句子。 
(课件出示13)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2.从以上语句中,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挑粮的路难走? 
(1)从“五六十里”看出挑粮的路太长了。 
是啊,“五六十里山路”要走也得走整整一整天的时间,更何况挑着重担。 
(2)从“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感到挑粮的路好难走。 
(课件出示14)井冈山的山路图片 
这样的山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出山势之高,路途遥远。 
     3.这么难走的山路,红军战士害怕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可是,每次挑粮,战士们都争着去。) 
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山路的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着挑粮的情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2.分小组合作学习。 
    3.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15)(出示句子和图片)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让生从“白天挑粮  整夜整夜”体会朱德的辛苦,生练习积累ABAB的词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  白天挑粮  整夜整夜) 
   (让生体会作者连续用三个动词,形象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生练习动词使用如:听广播等,让学生用三个动词进行描写某种事物,如:小猫跑过去,猛地一扑,抓住了那只可恶的老鼠。) 
   正是因为大家关心朱德,想让他多多休息,所以藏起了扁担,可为什么又不藏了? 
(课件出示16)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他要与战士们一起挑粮,储备足够的粮食,粉碎敌人的围攻。) 
你觉得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工作辛劳、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板书:工作辛劳、同甘共苦) 
   让我们满怀对朱德的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朱德的精神感染着大家,后来战士们还编了一首歌谣:(课件出示17、18)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一直到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他还到十三陵水库和大家一起挑土修水库。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四、开导活学,综合实践。 
  同学们,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洒满了革命先辈的鲜血,在我们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的就是他们。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革命故事,选一个自己最受感动的,在国庆节后我们举行一个“讲故事、祭先烈”活动,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形象生动。 
 |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理解下山挑粮的困难重重。为显现朱德的高尚品德做铺垫。】 
【设计意图:学习朱德挑粮的动作,学习三个动宾短语“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并会用连续的动词说话。】 
【设计意图:拓展部分,总结了全文,拓展了积累,升华了主题。】 
 | 
板书 
内容 
 | 16 朱德的扁担 
白天挑粮  整夜整夜 
工作辛劳  同甘共苦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试着用以下几个词说说课文内容。 
     朱德 挑粮 战士 心疼 藏 找 
  
 
2.朱德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3.照样子写一写。 
     (穿着)草鞋  (   )旗号    (    )红领巾 
 | 
答案: 
1.朱德同志夜晚研究打仗的事,白天还要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2.因为朱德以身作则,和同志们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敬爱他。 
3.(打着)旗号  (带着)红领巾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