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古诗二首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教学 
重点 
 | 1. 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 
教学 
难点 
 |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素材 
 | 1.搜集诗歌、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与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 
2.课件。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 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 
教具 
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 
学生朗读课题。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2) 
高鼎 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心中勾起春天美好回忆,很快将学生带到学习中来。 
 | 
新课教学( )分钟 
 |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3)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课件出示4) 
    2.画出诗中含有“堤”和“柳”的生词,并尝试着再说几个分别含有“堤”和“柳”的词。 
3.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5)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语气中带着活泼、开心。(课件出示6) 
4.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诵读古诗。 
5.全班交流,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并让学生之间互相做出评价。 
三、学习生字。 
1.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7) 
例:诗=讠+寺 (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 
童=立+里 
2.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课件出示8)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变捺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分布。 
 四、品悟古诗 
  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教师课件展示(课件出示9)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课件出示10) 
   (1)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②学生自由读诗。 
  ③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汇报。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11) 
预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课件出示12) 
  (3)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4)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5)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课件出示13)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放风筝。(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 
(2)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预设: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3)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课件出示14)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学生汇报。 
  (4)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预设: 
生甲: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生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诗。理解了每句诗歌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讲了是什么意思,就可以背诗。 
    
2.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课件出示15)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3.生自由背。 
   4.集体配乐吟诵。 
 | 自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懂得读古诗的一些方法:划分朗读节奏,这样,可以将古诗读得韵味十足。 
交流识字方法,巩固学生识字。 
选取重点生字进行重点指导,从汉字结构、写法、占格位置讲解,兼顾了写字的美观。 
由诗歌的大意理解起,由浅入胜,循序渐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体会诗歌语言,为以后写作也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诗歌中的重点字展开想象,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大部分同学都放过风筝,放风筝时快乐仍记忆犹新,让学生说自己的欢快心情,学生有话可说,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16) 
  1.背诵古诗 
  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  | 
板书设计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提杨柳/醉春烟。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堤(tí  dī )    莺(yīnɡ  yīn)   拂(fú  fu)   醉(zìu  zuì)   柳(liǔ  niǔ)  
2.选一选。 
  (1)“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 
 A.蝴蝶         B.燕子          C.风筝 
(2)“东风”指的是(    ) 
      A.春风         B.东边刮来的风          C. 吹向东边的风 
  (3)“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春烟”指(   ) 
A.春天的烟雾    B.春天的水汽   C.做饭燃起的烟 
3.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 
 放学归来早,忙趁 放纸鸢 。这一句是写的生动情景。诗句的意思是  
 | 
【答案】 
1. dī  yīnɡ  fú zuì  liǔ 
2.(1)C  (2)A  (3)A  
3.儿童 东风 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 
教学反思 
 |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在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课结束了,但是韵味永存。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认“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咏柳》,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 
4.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喜爱春光的思想感情。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课件出示18) 
贺知章(659~约744) 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2.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19) 
咏:歌唱,赞美。咏柳,就是歌唱美柳树。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诗歌节奏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件出示20) 
大家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边读边想象柳树的姿态,仿佛柳树就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柔柔的,那么碧绿,那么美丽,用喜爱、惊叹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21) 
②学生自由读。 
③集体交流。知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之间互相作出评价。 
4.作者是怎样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再次轻声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  
 | 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出示杨柳图,直观,学生马上会联想到看到过的柳树,理解变得容易。 
理解诗题的意思,这样为下面学习诗歌的意思打下了基础。 
划分朗读节奏,不让学生读散,而且有韵味。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释字词,明诗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左右结构,注意“女”的写法。意思是装饰,打扮。(课件出示22)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丝:最后一横要托住上半部分。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课件出示23)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件出示24) 
剪:上下结构。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课件展示剪刀,引导学生理解。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课件出示25)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26) 
预设: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2.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27) 
预设: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点名读,其他学生说画面。 
3.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课件出示28) 
示例:将小草剪得像绿色的地毯;将枫树的叶子剪得像手掌……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本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课件出示29)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 先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不好理解的词语,扫除了理解中的障碍,对理解整句诗有很大的帮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结合图片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由诗句联想生活中的画面,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语文即生活”。 
赏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将春风比喻成剪刀,非常贴切而生动。这个比喻并不直观,单独让学生来理解,突破了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对诗歌进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横纵观,拓视野 
课堂小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教师布置作业:(课件出示30、31)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意。 
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 课外背诵几首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 
 | 
板书 
内容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                          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看拼音写词语。 
      bì lǜ      huà zhuānɡ   jiǎn dāo        
(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或诗句。 
妆:  一树:   绦: 
裁:  似:  万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3.填空。 
(1)这是一首________诗,通过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________。 
 (2)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________的,整首诗通过________,进而________,讴歌春的________。 
 (3)贺知章字________,晚年自号________,________族,________朝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4.背诵课文两首诗,做下面题目。 
(1)比一比,再组词。 
碧(    ) 垂(    ) 裁(    ) 似(   ) 诗(   )  村(    ) 
壁(    ) 睡(    ) 栽(    ) 以(   ) 待(   )  树(    ) 
(2)填空。这两首诗都是写季节的景物,第一首诗既写了景物,还写了 
,表现了儿童的 ;第二首诗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春天伟大的创造力。(   ) 
②《村居》中“醉”是说诗人喝醉了酒看到的景象。(    ) 
③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 
 | 
【答案】 
1. 碧绿 化妆  剪刀  
2. 妆:化妆。一树:满树。绦:用丝编成的绳带,本文中指像丝绦般的柳丝。裁:裁剪。似:像。万条:指很多条。来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3.(1)咏物 赞美柳树 春天 无限热爱。(2)柳树 赞美柳树 赞美春天 无限创造力 (3)季真 四明狂客 汉 唐 
4.(1) 碧玉 垂下 裁剪  相似  古诗  村子 
墙壁 睡觉 栽树  以后  等待  树木 
(2)春 人 天真活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①√ ②× ③× 
 | 
教学反思 
 |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