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大象的耳朵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辨的能力,明白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 
教学 
重点 
 |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0个词语。 
2.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 
教学 
难点 
 | 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 
教学素材 
 | 课件   识字卡片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读“似、耷、咦”等8个生字,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 
教具 
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的耳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那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和兔子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优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大象的耳朵》去寻找答案吧。(板书:大象的耳朵) 
 |    通过紧扣课文的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老师教读。(着重指导读好“耷、撑”等字。) 
3.学生“开火车”读或者指名读。 
4.指名读课件中的生字词,齐读、互读。(出示课件2) 
会认字:似  耷  咦  竖  竿  撑  舞  烦   
会认字组词:似的  耷拉  咦  竖着  竹竿  撑起来  跳舞  心烦 
会写的字:扇  慢  遇  兔  安  根  痛  最 
5.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三、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分段抽读课文。 
(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2. (出示课件3)学生边读边想,提出不懂得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1)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2)“耷拉”“自言自语”“撑起来”等词语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 
耷拉:松弛地向下垂着。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撑起来:使张开。 
(3)学生间互相解决。 
(4)教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1)文中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出示课件4)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都有谁说了大象的耳朵?(出示课件5)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3)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最后又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6)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4)由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把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大家汇报,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大象感到不安------把耳朵撑起来----------让耳朵耷拉着) 
 |   
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交流学习识字方法,既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又对学习方法有所总结,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多种方式阅读文本,既能感知文本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学习更是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本环节设置,让学生发挥想象,锻炼想象能力,又能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7) 
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兔子、小羊 、小鹿、小马说大象耳朵时的表情,并请同学表演一下。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似的(sì  shì)  耷拉(dā  ěr) 竖起(shù   lì)  撑起来(chēng  zhǎng) 
跳舞(wǔ  wě)   烦恼(fán   yè) 扇风(shān   shàn) 
2.照样子,写一写。 
例:之---遇(遇到) 
忄----(      )(         )        木 -------(         )(             ) 
宀----(      )(         )       疒----(      )(         ) 
3.用“又……又……”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shì   dā        shù    chēng     wǔ      fán           shān  
2.慢  快慢    根 树根    安 安全     痛 痛苦 
3.妈妈包的饺子又好看,又好吃。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一、复习字词。 
1.用卡片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同桌互查,互帮。 
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9)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1)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抓住大象的外形,运用“像”造句。 
预设: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四条腿像四条柱子。 
2.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师:想一想,小兔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出示课件10)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朗读的语气。(吃惊、痛心) 
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小兔子的心情。 
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要用重读、拉长语气等方式读出小兔子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时的那种惊奇以及痛心的情感。 
3.朗读第6、7自然段。(出示课件10) 
(1)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2)大家都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4.朗读第8-11自然段。 
师:想一想,大象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出示课件11) 
学生自由读,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总结出朗读的语气。(不安、犹豫) 
5.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师:大象做了实验以后,有什么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课件12)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选派代表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感悟。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预设:大象又心痛又心烦,把耳朵放了下来,他觉得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 
三、总结收获。(出示课件13) 
大象先是对自己耷拉着的耳朵产生怀疑,结果想办法让自己像其他小动物那样竖起自己的耳朵后心痛又心烦,最后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你从大象的这种变化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人应该明白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预设2:人应该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要轻易盲从别人的话。 
四、书写指导 
1.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生字。 
2.重点指导一下几个字。(出示课件14) 
慢:写“忄”的时候,注意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竖。 
兔:不能写成“免”。 
安: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女”。 
根:木字旁,右半部分上面没有点,要和“良”分开。 
痛:偏旁是“疒”,不能写成“广”。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  检查上一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的理解、感悟打下基础。 
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课件的展示,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并总结,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通过对书写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识字的方法,扩大学生积累。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拓展链接。(出示课件15) 
朗读了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的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用所学验证事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意识。 
 | 
板书 
内容 
 |                    
            起因: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要选择 
大象的耳朵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都说大象的耳朵不应该耷拉着  适合 
经过: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小虫子飞进耳朵里     自己的 
结果:把耳朵放了下来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天太热了,他一直用扇(shān   shàn)子扇(shān   shàn)风。 
(2)他们好像商量好似(sì  shì)的,说出的话是那么相似(sì  shì)。 
2.辨字组词。 
  慢(          )    兔(          )   根(          )    痛(          ) 
  漫(         )     免(          )   跟(          )    病(          ) 
3.仿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①耳朵不能竖起来。   ②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合适自己,对别人的意见要想一想。 
③一点儿也不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 
【答案】 
1.(1)   shàn     shān   (2)   shì    sì 
2.快慢               兔子    树根    痛苦 
   漫山遍野     避免      跟着     生病 
3.一五一十    大手大脚 
4.② 
 | 
教学反思 
 | 
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以大象的耳朵为话题,通过告诉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们要动脑筋,选择合适自己的这个道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认知,所以,对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理解起来不难。以下几点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让同学们带着兴趣去学习会事半功倍。因此,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通过比较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来引入,这样引入,顿时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我及时引导大家,让同学们明白,不同的耳朵有不同的作用这个道理。然后进入本课学习。同学们带着开心的笑、会意的笑开启了学习模式。 
二、对于生字词的把握。 
生字词教学是一篇课文的重点之一。因此,我非常重视对生字词的教学。我除了让同学们自己读,自己解决生字词以外,还注重对同学们对理解生字词的指导,通过检查朗读、读词语等方式让同学们对生字词加深印象。 
三、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把握人物内心。 
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就离不开对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把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兔子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话和大象的心理描写,来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最后,通过大象自己感悟的理解达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这种把教学难点分散到重点句子、词语的理解中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四、运用表演,亲自参与。 
同学们参与意识非常高。我就设计了让同学们“表演”的环节,我出示了几个动词,让同学们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这个环节一出现,大家的兴趣迅速高涨起来,他们跃跃欲试,都想表演,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不足之处在于在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的讲解过程中,我讲得过多,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避免说得过多,我要真正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