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  椭圆形 菱形  鳄鱼香肠  糖醋排骨  丁零丁零  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 
(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  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 
(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 
(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颗树 
痒  冒                  变树 
各种形状 
弯 
“咕噜噜”                趣事 
口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