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赵州桥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教学 
重点 
 | 理解赵州桥的历史悠久、设计上精巧、美观的特点。 
 | 
教学 
难点 
 |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 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2.(课件出示2:赵州桥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 
这是一座的石桥。 
3. 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板书:赵州桥)(学生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直入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激发看图说话,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 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3)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4)生字,读生字。 
县  拱  济  匠  计 
横  史  爪  智  慧  历 
    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史、智”,前鼻音“县”,后鼻音“匠”等。 
(2)(课件出示5)词语,读词语。 
  安济 石拱桥 横跨 前爪 赵州桥 石匠 设计 智慧 历史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智、史 赵、爪”,后鼻音“拱、横、匠”。 
其中“爪”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ăo”,还有一个读音是“zhuă”,组词是“鸡爪”。 
(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篇短文(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5.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6) 
智慧: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设计: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创举: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 
精巧:精致、巧妙。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课件出示7)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非常雄伟。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板书:世界闻名精巧 精巧 美观 历史遗产) 
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会写字: 
赵 省  县  匠  设 计  举 史 创  且  智  慧  历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计 创 智 历 
(2)熟字比较。如:赵一起 省一雀 县一具 匠一匹 设一没 史一中  且一目 兴一举 
(3)猜谜语:横峰迎来双丰收,硕果载满小扁舟。 
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①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 
“赵、匠、历”是半包围结构字。“慧”上中下结构。 
“ 设、计”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创、慧”: 
“创”字左宽右窄,左下面笔顺是:横折钩、竖弯钩,不是竖提。 
“慧”上中下结构,书写时字都要写扁一些,不能出格。 
④学生再次练写。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评价。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 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 
 |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会写字先读后记,再书写,保证足够的时间书写,培养 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课下分小组书写本课生字,评选出写的最好的同学。 
收集有关赵州桥的图片和同学分享。 
 |   
  
 | 
板书 
内容 
 | 11 赵州桥   
世界闻名精巧 精巧 美观 历史遗产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质疑。在导入课题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学贵有疑”,质疑锻炼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不足之处: 
控制课堂秩序,要张弛有度,这一点还需多多努力。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10) 
 石拱桥  横跨  前爪 赵州桥  石匠 设计 创举 历史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赵州桥的。 
 |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课件出示11)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因为赵州桥是隋朝建造的,至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所以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板书: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12)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赵州桥非常雄伟。)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板书:非常雄伟:“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预设:因为赵州桥整个桥身只有一个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所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创举”是什么意思?(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课件出示13)出示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 
②出示课件后要求学习朗读。 
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 
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你发现互换后的内容与之前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互换后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效果没有什么不同,因为用“既……又……”连接起来的两个文字片段是并列的关系,位置可以倒换。) 
你能用“既……又……”说个句子吗? 
预设:妈妈既美丽又能干。 
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 
(课件出示1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 
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减轻一加重;节省一浪费)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课件出示15: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①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同时又是本段的中心句。) 
②本段是怎样写出赵州桥的美观的? 
预设:先总说它的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预设:再分说,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板书:美观: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找出文中描写纹龙动作的词语,并用做动作体会意思。 
“缠绕”、“抵”、“回首遥望”。   ④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出赵州桥的美观。  4.学习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4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4.请用“不但……而且……”关联词语把这段话联系起来。  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中心句子、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句式说话,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16)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内容,起到总结、回顾全文的作用。】 
 | 
板书 
内容 
 |                       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1400多年) 
 不但坚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 
11赵州桥  而且美观: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的……”             
        智慧和才干、历史文化遗产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比如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桥的什么?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期间穿插让学生同桌相互“缠绕”、“回首”、“戏珠”的动作体会,学生参与热情高。       
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阅读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