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小虾 
 | 课型 
 |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1课时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缸、隙”等9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 
1.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短文,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并积累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小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 
教学 
重点 
 |  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以及各种有趣活动。 
 | 
教学 
难点 
 |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那能不能把你们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2:小动物图片)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课件出示3:小虾图片)你们想了解小虾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     水缸 空隙 掀开 背上 追逐 末端 较大  
腹部  钳子 搏斗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 
缸 隙 掀 末 副 钳 搏 较 腹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前鼻音“掀、钳 ”,后鼻音“缸”。 
4. 识记生字 
(1)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①熟字加偏旁:“缶+工=缸”“欣+扌=掀”“甘+钅=钳”“复+月=腹”。 
②熟字比较:未一末  幅一副 膊一博 较一校  
(2)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三、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小虾的哪些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小虾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板书: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3.请生读最喜欢的段落,根据自读提示体会虾趣。    自学感悟,体会坏脾气的小虾。并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根据自读提示,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坏脾气的小虾。(课件出示6)“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1)理解词语“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仔细。(板书:坏脾气: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2)请生边读边表演第3自然段,再次感受坏脾气的小虾。    4.师小结,如此可爱的小虾,它的主人又为它做了些什么,小虾快乐吗?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呼应,体会小作者对小虾的喜爱、生活上的关爱。 
5. 含着对小虾的喜爱之情,齐读文章最后两段。    在小作者的悉心照顾下,小虾一天天的长大“我”捉出几只大的虾发现……不久……生的生命诞生了! 
 |   
【设计意图:先解决了文章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读说结合,训练表达。1.说一说自己还喜欢哪些小动物。2.(课件出示7)师出示一些小动物图片,请生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说它们有趣在哪。并用生动的句子写出其主要特点。3师总结。 
 |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和写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15* 小虾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坏脾气: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 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引导学生以情为主,细加体会,畅所欲言,强调从整体理解课文,既不脱离课文又不限于课文,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珍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空间占有权、时间支配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2.本课是个略读课文,因此是放手的好机会,本课教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足之处: 
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就更开放,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