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辨析形近字。 
2.学会掌握并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 
3.了解设问句,并学会运用。 
4.熟读并背诵有关“好问”的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重点: 
学会辨析形近字,掌握并运用设问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和有关“好问”的名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小组内交流阅读与思考的联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三组词语。 
    第一组:驻扎   蛀虫   拄拐 
    第二组:捐款   娟秀   手绢 
    第三组:花苞   冰雹   鲍鱼 
  2.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3.分组读词语。 
  4.生观察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7.发现:第一组词语中“驻、蛀、拄”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二组词语中“捐、娟、绢”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三组词语中“苞、雹、鲍”三个字的结构相似。它们都是形近字。 
 8.出示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三、语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多媒体出示句子。 
    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是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2.教师领读。 
  3.生自读。 
  4.生自主理解两组句子表达效果的异同。 
  5.教师点拨。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二)问号的用法 
 1.多媒体展示句子。 
①从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③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观察句子,有什么特点? 
 4.小组自由交流,分享发现: 
  (1)这些句子有两部分,前面是一个问句,后面是回答。 
(2)我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5.师补充设问句的知识点。 
 (1)设问句的含义:先提出问题,后面做出回答,自问自答的句子。 
 (2)设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学贵有疑,善于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关于“好问”的名言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2.出示书上的名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 
3.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4.背诵名言。 
5.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6.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关于“好问”的其他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