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2.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一、词句段运用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出示课件8】 
-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 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出示课件9】 
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0】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 【出示课件11】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 风风雨雨把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依然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她却在中笑。 
3.简介毛泽东【出示课件12】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 出示描写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词语,并选择两三个词语造句,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用词语遣词造句的能力,一举两得。 
讲解诗词的大意,为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诗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 
 | 
课堂小结以及拓展延伸 
 |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3】通过本学习园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积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课下请同学们多积累一些本单元有关的词语,诗句。 
 |  | 
板书 
设计 
 |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三、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四、田园风景画 海边风景图 
五、《卜算子.咏梅》 
 |  | 
教学反思 
 | 
“交流平台”介绍了根据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想法或情感的方法。教学中先出示了文中交流片段,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通过一些词语比较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其二是根据片段写片段;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词语或片段的精妙。“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诗词《卜算子.咏梅》,再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短而没有什么感知,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