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天  窗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题置疑,通过圈画聚焦关键语句。 
3.合作品读,把握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一、借助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乡下天窗的图片)请学生说说这些图片的特点,结合课题,相机简介作者,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天窗,齐读)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引导学生关注“天窗”这一乡下特有的事物,进而对天窗产生好奇:什么是天窗?天窗有什么作用?作者围绕着天窗会写些什么?…… 
2.带着疑问初读课文,用借助插图、联系课文的方法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分享交流:作者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1:天窗的外形、作用。 
预设2:下雨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预设3:夜晚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 
4.了解天窗。   
(1)出示图片和第3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天窗。    
(2)出示第1、2自然段,联系上文并根据“有了天窗,。没有天窗,”的句式来说一说,以此了解天窗,明白天窗的作用。 
5.感知天窗带来的乐趣。 
(1)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快速阅读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初步感受孩子们被关在黑乎乎的屋子里,那种孤独、无聊、苦闷的感觉。 
(3)相机出示这两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4)提问:第5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紧扣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来理解语段大意。教师出示这两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小结:天窗是连接屋内与外面的天地的通道,给孩子们原本枯燥乏味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三、学习生字词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讲解学生不懂的字词。 
2.指导区分“藉”和“籍”两个字。指导生字书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难点) 
一、回顾导入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慰藉、快乐) 
2.问:“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3.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是怎么借助这小小的天窗来让自己获得“慰藉”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 
二、合作品读,紧扣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一)学习“夏天阵雨来时” 
1.教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由快乐到失落)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2.师: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住!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二)抓关键词,体会作者蕴藏的情感 
1.“雨脚”“跳”:这些词用在雨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点落在天窗上的样子当成了雨用脚在跳,雨变得很可爱。 
2.“一瞥”:“瞥”指快速地扫了一眼,形象地写出了闪电发出一瞬亮光的样子,闪电变得很可爱。 
3.“卜落卜落”:拟声词把雨点落在天窗上的声音表现得可知可感。 
4.“带子似的”:把闪电的样子写得具体、贴切。 
5.“扫荡”:这个词给人威力十足的感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约束,很自由。 
6.“这雨,这风,这雷,这电”:连用四个“这”,构成排比,加强了语气,让人感觉风雨雷电气势十足,像四位霸道的侵略者似的。 
补充想象:你想象到,这雨________,这风_________,这雷___________,这电_________,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小结:通过这些字词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原本失落的情感一扫而光,写出了孩子们此时心境的欢快。 
(三)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 
1.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无奈、不甘)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点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体会孩子们神秘而兴奋的心情。 
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万花筒,让孩子们从虚无的想象中看到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 
三、体悟总结,聚焦关键词升华情感 
1.提问: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了外面不一样的精彩世界,谁能说说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预设:原本孩子们被锁在小屋子里,内心是苦闷的、无聊的、寂寞的,但他们通过天窗联想到了比平时看到的更精彩、更有趣的情景,此时他们变得更加欢快、激动、兴奋、陶醉,所以天窗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2.升华情感:天窗把孩子们与外界连在一起,让孩子们看到了更阔达、更复杂的雨景;又让孩子们看到了更真切、更确实的夜景。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体朗读。 
四、分层练笔,迁移运用,体验想象的快乐 
1.出示课文第5、7自然段,引导思考:孩子们是如何用天窗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点拨:可以抓住数量,抓住形状,还可以抓住颜色,抓住事物特点的联系,天马行空地想象。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练笔任务。 
请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乡下孩子中的一员,就在那样的夜里,在地洞似的屋子里,想象可能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完成仿写任务,最后进行交流和点评。 
(1)仿写句子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闪过的一道光亮,想象到。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想象到。 
(2)能干的你,学着课文的样子试着仿写段落吧。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想象到。 
我会从那,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在《乡下人家》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天窗》时,我注重体现“以学定教,以读为本,读练结合”的教学理念,借助关键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孩子们丰富奇特的想象,深入体会课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想象”部分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让学生去掉“想象”的部分,感受“想象”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分层练笔的环节,先给出透过天窗可以看到什么景物的提示,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然后提高要求,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天窗可以看到什么景物,由此能想到什么,并用笔写下来,这是对“想象”的学有所用。4*三月桃花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