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忆读书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认“浒、传”等17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 
教学 
重点 
 |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 
教学 
难点 
 |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会认“浒、传”等17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出示课件5)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夯实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ǔ(   )     shà(   )     guàn(   )     yú(   ) 
浒            煞             寇              栩 
hǔ(   )     shā(   )     kòu(   )      xǔ(   ) 
二、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     )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fán  suǒ(       )。 
2.一拿到这份kān   wù(      ),他就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hǔ    shà    kòu    xǔ 
二、1.这篇  烦琐    2.刊物   津津有味 
三、1.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2.他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回顾并回答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有效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夯实基础,同时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出示课件8)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出示课件9)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总结 
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板书: 
      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出示课件12)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等词语。 
-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出示课件13)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出示课件14)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板书: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 
四、默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6)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出示课件17) 
明确: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才是好书。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出示课件18) 
3.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在对《水浒传》人物做评价时,作者还通过与《荡寇志》中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孩子很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们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出示课件20) 
(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   
 | 
板书 
内容 
 |  【板书设计】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读书获得快乐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明白大道理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过程。 
2.在读书中,作者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三、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给孩子们怎样的忠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1.时间     2.获得快乐和懂得大道理 
二、A 
三、告诉孩子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教学反思 
 | 
 1.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下次教学中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