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竹节人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4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其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而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 
教学 
重点 
 |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 
教学 
难点 
 |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课件2】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这是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在课堂上。同时,由玩具话题到竹节人,很自然地导入,水到渠成。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课件3】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一个“寿”字。 
出示:【课件4】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  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5】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课件6】 
  1.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①—④制作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有的同学对制作竹节人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们也想着自己动手做这种玩具呢!有的同学对斗竹节人部分印象最深,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还有的对老师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们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能激情呢!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    
本课生字较多,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学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先让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结合上下文、解释重点字、找反义词等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时,能清楚其主要内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星期天,我们去艺术馆参观。里面的diāo(    )像造型各具特色,令人称奇。有的像威风lǐn lǐn (    )(    )的武士,有的像全身长满ɡē da(    )(    )的金刚,有的像蹲在地上的老虎,有的像手持ɡùn(    )棒的猴子。我们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威风(  )(  )    (  )头(  )脑     (  )咤风云 
别出心(  )        技高一(  )        (  )巧成拙 
(  )(  )有味     全神(  )注         忘(  )所以 
  1.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曾经是一位(        )的人物。 
2.这(        )的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缩句) 
   
  2.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改为反问句) 
   
3.我们在窗外没找到竹节人。我们一点儿都不沮丧。(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 
【答案】 
- 凛凛 呆呆 叱 裁 筹 弄 津津  贯 乎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三、1.破课桌俨然古战场。  
- 3.虽然我们在窗外没找到竹节人,但是我们一点儿都不沮丧。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积累语言。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 
分钟 
 | - 提问:《竹节人》一课从记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 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学生自由说一说) 
 |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分组探究学习作准备,为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 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
 
  出示:【课件8】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 
第一组: 
【课件9】竹节人制作指南: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板书  制作:一截长的  八截短的) 
玩法: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第二组: 
【课件10】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 玩出种种花样: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了呆子;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佩戴偃月刀,手持蛇矛枪的武士。
 
  (板书  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  下课时——上课时) 
第三组 
【课件11】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 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板书  故事:没收  全神贯注)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学生讨论: 
- “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为什么说毛笔丢了?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学生独立思考: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 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3.出示:【课件14】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也很喜欢玩竹节人,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   
因课文比较长,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完成三个部分有困难,所以分组进行,在一个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时,其他两组的同学认真听,使学生初步明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抓住重点句段加深对课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是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课下从网上搜一搜,看一看,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 
 | 课外拓展,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传统玩具,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并积累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竹节人当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有更深的体会。 
 | 
板书 
内容 
 |         竹节人 
制作:一截长的  八截短的 
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  下课时——上课时 
故事:没收  全神贯注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靡(méi  mí)全球   一道裂(liè  yě)缝      一模(mú  mó)一样 
系(xì  jì)红领巾    露出破绽(zhàn  dìnɡ)   电视荧屏(pínɡ  bǐnɡ) 
怨恨  愤恨  
                 别出心裁  诡计多端 
3.(      )的敌人从山那边的小路上包抄上来。 
4.张萌萌(      ),用橡皮泥给小木偶做了一顶小帽子。 
三、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 
2.“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是,老师看出来破绽是因为。 
3.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 
 | 
【答案】 
二、1.怨恨 2.愤恨 3.诡计多端 4.别出心裁  
三、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  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 
教学反思 
 | 
本堂课设计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反馈及时,参与度较高。问题引导设计巧妙、具体,有实效。课堂生成较为丰富。 
美中不足的是要注意教师的评价语,过渡语要精准到位,起到推进学生学习进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