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先讲了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接着讲的盛况,最后讲。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1.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谈一谈影片中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2.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 
二、想象场景,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2.师: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场面描写的作用。(指名说) 
预设:表现出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 
3.体会重点语句。 
(1)课件出示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2)课件出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3)课件出示3: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欢呼。) 
(4)课件出示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课件出示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4.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三、总结全文 
师: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教学板书】 
7.开国大典 
会场情景盛大典礼盛况隆重 
阅兵式威武群众游行壮观 
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 
【教学反思】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这条主线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准确找出来的。但是,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要生活在当今的学生体会大典的盛况和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点困难。为此,我寻找了一些关于庆典盛况的视频资料以及文字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讲解典礼的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