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回复: 0

[必修1]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议题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标】
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3.能够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能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懂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5.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过程
观看《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探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
一、最广泛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议题1:政权巩固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情境探究:(1)“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指的是什么?
(2)谈谈你对“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的理解。
生:“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指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展示新中国成立时的图片及当时社会状况的材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现在14.2亿) ,人均口粮200公斤/年(现在450公斤/年) ;工业基础几乎为0(现在是工业大国),外汇储备为0(现在31071亿美元),产业工人1000万(现在有1.78亿高素质制造业工人),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现在科学家工程师有3千多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现在4.1%),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人(现在每年培养的大学生有800万人);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现在22.96%) 。
(1)用一个词概括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状况。
(2)面对此情此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快速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很迫切。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够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迫在眉睫。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一化三改”呢?他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指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一方面要求发展社会主义要求成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决定意义的领导力量;另一方面,要求把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观点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条件不具备,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观点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搜集史料,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合作探究,撰写完成各组的小型研究报告。下面有请四位汇报人,为大家展示其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教师:简单点评,并归纳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我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控制着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产业部门。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坚强的依靠力量和重要的物质基础。
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私营工商业同国营经济的联系,使之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国家监督和管理,为以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土改后的农业经济仍然是小农经济性质,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如果不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也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东欧出现一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谈谈你对“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的理解。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重大意义:
(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议题2:制度建立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回首峥嵘岁月,站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情境探究: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简要评析。
生:该观点是错误的。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②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③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老师提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就面临建设社会义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课题,自己没有经验,能照抄苏联的经验吗?
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
老师提问: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老师简要介绍“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学生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议题3:良好开端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取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情境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加以说明论证。
①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议题4:出现失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情境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有人就此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你是否认同该观点?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理由。
不认同。
原因: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较快发展,教育医疗长足进步,科技取得重要突破,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教师小结:
①要全面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不能全盘否定。
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是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严重曲折,可以为下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教训。
④十年文革内乱是当时国内经济社会倒退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还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相关。
(3)展示习近平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相关讲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挫折。
  •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板书设计

b8a0655e67d87337c34b299f2ba4342e.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6:32 , Processed in 0.80074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