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必修1]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新教材议题式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20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理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理解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难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过程
情境教学
情境导入:观看《中国新时代宣传短片》
探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那么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议题1: 定位“新时代” 点赞“新时代”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围绕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全方位的工作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情境探究: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一)新时代的的“五个战略定位”:
1.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从“世界意义”的角度,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社会主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
今天我们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偶然,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变。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过渡:但是,在不同的阶段,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矛盾。新时代也不例外,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新的矛盾。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议题2:不变
小议题1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一:2021年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日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断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气其新要求作出深入分析,是我们做好规划,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七十年多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待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众展目标,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中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从“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到“十一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从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均GDP23美元,到“七五”计划后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从“九五”末期个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斯征程奠定扎实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期盼被写进一份份五年计划规划。我们党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又根据时代特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一五”凯“十三五”的接续奔跑,最终将伟大的成就写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情境探究:(1)文中提到的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是什么?我国“一五”计划完成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就“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写一个150字以内的感想。
(1)“一五”计划完成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答案一:①编制五年计划可以明确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重要途径等。②编制五年计划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各地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③编制五年计划可以科学指导各地从自身优势出发,使得各地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防止盲目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答案二:①编制五年计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②编制五年计划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近代以来的历史使命;③编制五年计划有利于确保国家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④编制五年计划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说,那么相比于以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这种需要的范围更加广阔,层次更加深厚,这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文化,更多的是对公平、正义、民主、权利、安全、环境、法治等的需求。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相比于“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改革成果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水平随之发生了阶段性的变革,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而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群体收入发展不平衡、领域发展不平衡方面。发展不充分则体现在发展方式不充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仍需改善,依法治国水平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等方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主要矛盾呢?
应对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要求:
坚持一个着力点: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把握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
做到三个牢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小议题2 不变”——国情、国际地位、中心任务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历史性飞跃,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更加强烈,并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凸显。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依据时代的变化,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情境探究:有人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随之变化。请谈谈你的认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所以,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依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新时代,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议题3: 一以贯之坚持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关键节点南下深圳,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前海,世界听到了中国在新起点上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庄严宣示。
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深圳更加坚定地对外释放出改革开放的信心:“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总书记用五个“历史性跨越”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情境探究: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关键节点南下深圳体现了中国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本框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认识。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②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新时代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首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其次,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需要新时代劳动者的持续奋斗。
我们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作为青年一代,在生活与学习中要敢于突破自我、勇于改革创新,做有担当的青年,我们要一以贯之的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写历史新篇章。
板书设计

8d9fe44d7a26734b83dce2b2f7fd9839.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8 16:32 , Processed in 0.91243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