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
|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古代社会保障思想:
《礼记·礼运》中指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墨子·兼爱》:“为贤之道将奈何? 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
1922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拟定了《劳动立法原则》, 1927年在汉口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产业工人经济斗争决议案》、《救济失业工人决议案》等。
中共十九大: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我国为何自古以来重视社会保障?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样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推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图片
思考:以上对话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图表:工资构成
(1)社会保险
①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资金来源: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等集资金
③范围: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
④内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3)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优抚
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判断下列各项属于哪一类社会保障?
(1)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2)衡阳消防勇士家属获得抚恤。
(3)北方国有企业职工的取暖补贴。
(4)云南地震灾区得到政府救助。
(5)休闲娱乐广场的建设。
(6)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
二、完善社会保障
播放视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调整
思考: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如何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公平的?
学生回答分享
教师归纳:①.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图片
思考:为什么高福利会拖累国家经济发展?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根据规定,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需要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分别按一定的法定比例共同缴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等条件后,个人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某企业职工小王,每月个人缴纳约600元养老保险费。他算了算账:自己オ30岁,还有几十年才能领取养老金,现在每个月缴这么多钱,影响当前生活质量,太不划算。于是,
他想“退保”。
思考:如何评价小王的“退保”想法?
学生概括:
- 教师归纳:③.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 ④.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 学生阅读材料,同桌合作交流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 通过材料与合作交流,了解以社会保障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并探究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