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4]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计2758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围绕哲学的起源、哲学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哲的产生、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展开,属于哲学本体论的知识。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本框题,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走进哲学,体会哲学与时代、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初步认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认同唯物主义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初步树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念。
【教学目标】
  • 1.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感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 2.能够理解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派别。
  • 3.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教学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那兔那些年那些事兔子的开始》
同学们,还记得小兔子的救亡图存路吗?这节课我们就透过那兔救亡图存路来看哲学的基本问题。
  • 新课讲授
  • 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救国方案的诞生与实现看哲学的基本问题
  • 探究活动一:阅读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救国方案的诞生与实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中华民族面对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然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救国方案和努力均告因不和中国实际而宣告失败
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注意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逐渐找到了切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正确方案和道路——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的浴血奋战,终于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自此逐渐走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道路。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是先有中国百年沉沦积弱的国情还是先有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任务方案和道路?真正能够挽救中国的救国方案和道路可以找到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回答探究问题
先有中国百年沉沦积弱的国情还是先有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任务方案和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国情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找到了切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正确方案和道路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救国任务方案和道路
很明显先有中国的国情后有救国任务方案和道路
真正能够挽救中国的救国方案和道路可以找到吗?

c5b55578da479bf5cf123001fb0a5a9b.png
  •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国情、生物、磁场、宇宙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人的思想,如理想、理念、设想、方案、目标。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9de95e2f469b91fe5395f902051bd874.png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即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地位和作用角度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探究活动出示一组图《古今中外不同哲学流派都会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

7d523b0f2f43f6ed6a841ce6d179aad5.png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是什么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古今中外不同哲学流派都会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世界观的角度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议题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认识两种发展方案所体现的哲学派别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袁世凯背叛革命,国共党合作北伐》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袁氏复辟和那兔的坚决反对从本质上看是哪两种哲学思想的对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认识两种发展方案所体现的哲学派别

81c05a80fdc9a4f353005781efbb8733.png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    
探究活动出示一组图示《怎样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7ba244e971358856bc3e652b51524fb.png
探究问题: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同样要吃穿住行)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学者没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错误的。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927adc2ae981c0f74917e39cb7a202d9.png
探究活动阅读《五行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源于古代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类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探究问题:五行说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探究活动阅读《伽森狄和霍尔和巴赫拉美特利》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法国哲学家、医生拉美特利强调,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
探究问题:伽森狄和霍尔和拉美特利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从而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过,它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探究活动阅读《马克思: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探究问题: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以上三种基本形态?哪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余两个有何合理性和局限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bc778f818df3a926f8cb1b9bc6d915a3.png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以为中心》
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心外无物——王守仁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
存在既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探究问题:上述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以上三种基本形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主观唯心主义
  • (2)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的积极意义: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68d743a46965324f0c261568f159bc4b.png
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本质上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2)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3)从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阵营,而非四军对垒。

b23ecd374e3f44e54013988e56dea6f3.png
两个对子的关系:

aee2d7360f08e111d7c9b7ceeaf6d8ea.png
本课小结:

ada541abfcc8613888c015fa8867e78f.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9:36 , Processed in 0.72636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