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必修4]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863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109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联系的含义,阐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第二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说明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 (1)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点。
  • (2)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 (3)了解系统含义及基本特征。
  • (4)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3.公共参与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

第一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议题一:

e80064105a21d0c61afc7118df1e447a.png
  • 探究活动一: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都存在与哪些方面的联系?
  • 学生讨论回答:我和我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如:老师、同学、学校、操场、宿舍、家人、朋友等。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这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叫外部联系。
继续探究:除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外,还有没有其他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我不但与我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我自己的身体内部的各器官之间也有联系。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一个器官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这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叫内部联系!
探究结果:
17d94fe8e5fd7ea01fc7d9f86cf8c71d.png
  •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 1.联系的含义
  •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知识拓展:联系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探究活动出示第一组图示

54f27bb870742421657c5749acca1a04.png
探究问题:从上面图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界存在普遍联系
继续探究:出示第二组图示

017b297306660efa5cbdc8eac55ce2a3.png
探究问题:从上面图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人类社会存在普遍联系
继续探究:出示第三组图示

564b1a990d687f13cd2377ad918aaaf9.png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这些党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一脉相承,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人的思维存在普遍联系
探究结果:

11997cf4f170f1d2bbaaa6d96443ad64.png
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是普遍的: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既然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讨论:联系是既然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比如你与太平洋里的一条鱼有联系吗?为什么?

d6fa1ae04914e757e6a2d31b775bcb2d.png
没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9e67a9f6cf4c2a9a58703a2ad07f869f.png
探究活动再次回放前面的图示

54f27bb870742421657c5749acca1a04.png
探究问题:食物链系统等是人为建立的还是自然界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界本来就客观存在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
继续探究:出示第二组图片

a00572ede929b100cf20af8efe2e6a60.png
探究问题: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 的签署,意味着中伊关系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立,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这一联系是客观的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是客观的。
学生疑问: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为什么仍然是客观的?
学生讨论回答: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完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联系是客观的: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分类:与实践的关系而言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寡妇年》
探究问题:2021年真的是寡妇年吗? 2021年登记结婚的人真的会成为寡妇吗?为什么?这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联系是客观的:
  •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是就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探究活动观看视频《全球能源互联网》
探究问题: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平台上线运行案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事物的固有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方法论】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8b4090e2f3c83c72eab82f395b8bd11.png
探究活动图示《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4fd8ddcec9cd44b2aae42a008f0d8b56.png
探究问题:火、水、鱼之间是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火与水是直接联系火与鱼是间接联系
继续探究:出示第二组图示

ffd45d0d955f38f45f6dbdd96e545b4f.png
探究问题:你能回答上面图示中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讨论回答: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继续探究:出示第三组图示

4c366b96503d1859087535a900b5eb8c.png
探究问题:他为什么看到了苹果却没有看到引力?
学生讨论回答:现象联系与本质联系
继续探究:出示第三组图示

9fea192f8089d45888629adfe4abf6f1.png
探究问题:从上面图示中存在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3)联系是多样的:
  •      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      表现: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等等
  • 练一练:

  •     方法论要求: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议题二:

79e8c767aacd3526c3c39edd536db019.png
探究活动出示一组图示

0357064ad2b79be89b613044c6635503.png
探究问题:从这组图示中你能分析总结出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1)区别: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上看它是一 ),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数量上看它是多)。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说明整体和部分在地位、作用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 必须服从中央,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必要的时候中央出手解决香港事务,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1)区别:
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二者相互依赖:
  整体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归纳小结

857f9bcecee4c63d1fc59557920bbf89.png
探究活动八:出示图示《田忌赛马》
探究问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那么什么是系统呢?其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系统与要素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还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备的功能
有序性:系统内部结构是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结构有序合理,就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无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
探究活动九:观看视频《中国探月工程》
探究问题: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步走实施,每一步完成一个目标;他们坚持盘棋协同推进、以及同舟共济,协同攻克等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这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他们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3、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本课小结:

b764afd6be4bfedaa2c1f6775fdecaa4.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7:07 , Processed in 1.06445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