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材分析本框题是哲学与文化的第七课第三框,是整个课本内容的升华,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明确生活的意义。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讲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目讲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框题是第七课整个知识的升华。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 (4)理解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1.政治认同: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3.法治意识: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
4.公共参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有意义,我们又该如何弘、扬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第一个问题——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
- 探究问题:《经典咏流传》节目,是怎样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古诗词的?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回答分析探究问题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继承)的要求
(1)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2)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3)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创新)的要求:
(1)标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2)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京完善,
(3)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比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探究活动二:出示图示《对愚忠愚孝的转化与发展》
探究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给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第二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议题二:
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探究问题: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鲁迅先生所说的“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爱国主义的地位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结晶+精神动力+风貌特征和精神特征+价值追求+精神火炬]
①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探究活动四:观看视频《中国民族精神发展的历程》
探究问题: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回答分析探究问题
回溯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形成了......
紧接着,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又形成了......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我们铸就了......
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1)表现: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
(2)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①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④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那么,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
5、如何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课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