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传递冬奥火种 弘扬奥运精神)
导学案
【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文化的含义、核心;文化与经济政治、与文明、与文化载体的关系;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个人的作用
关键能力:利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冬奥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实质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国家积极筹办冬奥会的举措,感受冬奥会的办奥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利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冬奥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实质。
公共参与:为冬奥火炬网上传递活动撰写宣传标语。
【预习检测】
基本概念
常见错误
- 文化与文明一样都在积极促进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传递着正向的价值观念。
- 文化与文化载体只是两个不同的表达,没有实质的区别。
- 文化决定经济政治,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导学】
导入新课:
从古代到现代,从希腊到北京,它燃起了世界人民的希望!
播放视频:燃
议学活动1:
燃:火种到达中国
议学材料:
火炬接力
是奥运会的精髓和象征,火炬接力景观是奥运会重要的视觉文化内容,是展示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和愿景、营造奥运氛围的重要手段。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景观火炬标志、火种台、仪式火种台和火炬手服装等首次呈现在国内公众面前,这些重要的形象元素,都是以一条象征奥林匹克火种与激情的丝带为视觉设计核心,并以统一的视觉语言相互贯穿,形成了延绵不绝的奥运火炬接力景观,体现了火炬接力景观视觉系统的一致性,充分彰显主办国和主办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
古文物 × 火种灯 环保理念千年传承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长信”,就是永恒的信念,代表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在火种灯顶部,与火炬“飞扬”视觉形象统一,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银色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结构,保证了火种灯在低温、严寒、大风等自然环境下不会熄灭,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又具现代感的火种灯。
火种到达中国
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的热烈期盼,在全球目光聚焦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20日抵达北京,在中华大地开启传承、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之旅。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引领下,本次火炬接力计划呈现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议学问题:
议学提示:
议学活动2:
燃:中国精神闪耀
议学材料: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火炬修改专家组专家林存真在研究商议时,随手把玩起办公桌面绿植落下的一片叶子,突然发现这枚叶片灵动优美,十分接近要表达的形态。于是她迅速拍下叶子旋转的视频,给大家参考。
这一片落叶,瞬间点燃了设计师们的灵感。经过40余版团队内部修改方案、11版正式提报方案,2020年9月22日,经过北京冬奥组委多轮评审,从182个全社会有效征集方案中,确定了现在的火炬设计方案。
“飞扬”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
现在的方案应该说是集中了多领域的智慧和科技,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北京‘庄重、典雅、大气、开放’的城市特点,并融入‘双奥城市元素’。
——火炬外观设计评审会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
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火炬交接时,两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如两只手相握,代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会愿景。
议学问题:
- 树叶、云朵和雪花是不是文化?火炬传递的文化愿景与它们有何关系?
议学提示:
议学材料:
“超级充电宝”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全绿电供应
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被誉为“超级充电宝”。该电站首台机组预计今年年底并网发电。它将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全绿电供应,这将是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又一次深刻的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议学问题:
- 冬奥会的顺利筹备离不开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请分析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的,奥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议学提示:
议学活动3:
燃:冰雪运动兴旺
议学材料:
推广冰雪运动 建设体育强国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考虑各项建设和改造工程后续利用问题。他指出,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打造精品工程,不仅仅为了举办一个全球瞩目的赛事,更是为了赛后全民健身等人民的长远福祉。
办奥新理念 中国的答卷
北京冬奥会火种展示活动富有中国特色。从火种台、火种灯等火炬接力景观,到冬奥火炬、火炬手制服,无一不将中国文化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既传统又现代,再叠加高科技元素,每一处小小的细节,都彰显着北京申办冬奥会以来一直秉承的办奥新理念。这是中国答卷,也是奥林匹克运动需要的世界答案。回首六年多筹办之路,两千多个日夜的拼搏奋战,冬奥人攻坚克难,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装在心里。无数项专利设计就此诞生,许多个“中国第一”“奥运首创”惊艳世界,赛后利用、生态修复、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等先进理念被纳入考量,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一以贯之。北京从曾经的奥林匹克追随者已然升华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引领者。在未来100多天的火种展示、传递活动中,奥林匹克火种将再度在东方大国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同样,通过这100多天的展示、传递,世界也将再度清晰、完整地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在奥运之火映照下,中国冰雪运动得到极大普及,世界冰雪运动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议学问题:
- 从文化功能的角度,说说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冬奥会的筹办?
- 北京冬奥会筹办的系列活动将会对中国与世界产生哪些影响?
- 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总结归纳文化的功能,并绘制思维导图。
议学提示:
【知识总结】
【素养提升】燃:参与火炬传递
议学材料:倒计时100天
还有100天,北京冬奥会就将拉开大幕,冬奥激情与中华传统还会有怎样的碰撞?
一起期待吧!
议学问题:
我们期待着冬奥激情与中华传统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点燃世界人民共克时艰的信心。请为冬奥火种网上传递活动设计两条标语,号召更多青年人参与这一国际盛会。(每条标语字数控制在15字内。)
【学以致用】
1.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名相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尽盛世海月的华美;而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
①文学作品是对时代最真实、正确的反映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
③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文学作品来源于实践,但并不一定是对时代最真实、正确的反映,故①说法错误。②④:名相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尽盛世海月的华美;而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②④符合题意。③:题干中未涉及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语言文字承载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持久的
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③④: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④符合题意。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①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②:语言文字属于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②错误。故本题选D。
3.家国情怀,是春节最亮的底色。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三牛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奋斗密码。弘扬“三牛精神”在于( )
①先进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作为一个人无精神则不立,一个国家无精神则不强
③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可以直接变为物质力量
④“三牛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三牛精神”属于先进文化,对于人们战胜困难、成就自我、强大国家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弘扬“三牛精神”,①②正确。③:精神力量要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特征。④错误。故本题选A。
4.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锻造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抗疫精神的影响下,全国人民很快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趋势,并最终取得了抗疫斗争的战略性胜利。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包含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文化为推动抗疫胜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锻造了伟大抗疫精神,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切题。②:“文化包含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在解释文化的含义,不符合试题主旨,②排除。③:伟大抗疫精神的产生,在抗疫精神的影响下,全国人民很快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趋势,并最终取得了抗疫斗争的战略性胜利,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③正确切题。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
5.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命运和诉求便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一论述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制度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中国新文学在激励广大人民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①说法错误。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社会制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②说法错误。③④: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表明中国新文学在激励广大人民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