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挚爱中国红) 议题式教学导学案2579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8920
发表于 昨天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挚爱中国红)
导学案
【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能力: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挚爱“中国红”这一文化现象及其文化实质,探寻中国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红背后的精神实质,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挚爱“中国红”这一文化现象及其文化实质,探寻中国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法治精神:从孟晚舟事件中了解到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两条具体措施
【预习检测】
基本概念
  • 中华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常见错误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以文育人。
  •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许多文化糟粕,我们要发展全新的文化,与之彻底决裂。

【课堂导学】
导入新课:
红,是中国人的文化底色。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这一被冠以中国之名的颜色,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议学活动1:
中国红的昨天
议学材料:有一种浪漫叫中国红
若要挑选一种颜色来为中国代言,不用说,一定是红色!
在中国文化留有烙印的诸多颜色中,唯有红色被冠以“中国”,成为“中国红”。

4d45ac66e55a4d453fedbc69a84fb80e.png
c97ce13be30de0baf434cc48e486f29c.png
议学问题: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红色的典型运用?(提示:成语、习俗、建筑等)
  • 请从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角度思考,为何唯有红色被冠以“中国”之名?
议学提示:

10ad1ca7994807a92a2310d7778a6818.png

00405bc6051c3e8c12bc76c64bbf23de.png
议学活动2:
中国红的今天
议学材料:健康中国红
中国红,是赛场上无数次的“升国旗,奏国歌”,是健儿们每个拼搏的精彩瞬间,让人加油鼓掌。

477c99be9f13793063a9c3f2db721008.png
奋进中国红
中国红,是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是铸就辉煌的百年奋斗。我们历经颠簸凌辱,受尽苦难,却依然以星火燎原之势熊熊闪耀起来,这都是因为心内的中国红,因为那一抹红的温度与律动。
归来的孟晚舟一袭红衣,虽历经沧桑仍优雅美丽,飞机上醒目的中国国旗标志,还有欢迎人群挥动的五星红旗,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红的力量与光芒。

88db565baea3e0a334844a3022b832a5.png
议学问题:
红色,是最能代表中国的颜色。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为什么红色能在21世纪继续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 你从中国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力量与光芒?
议学提示:

bdcf1d77f6822d7b7d87e3d1004ba75a.png
议学活动3
中国红的明天
议学材料:
有人说,现在谁还用红色。这么土!中国人用的红色一点都不时尚,地中海蓝,提夫尼蓝,玛莎拉蒂红,哪个不必它高级!

d22224c12f73c7f3be8c2a2302f2cf88.png
议学问题:
  • 有人说红色很土,更有人说红色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土。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你觉得红色土不土?中华传统文化土不土?我们还需不需要传承它?为什么?
  • 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


议学提示:

2402b3c0e38f8a9d5f775ca340714c94.png

89823c121d6cb2f70c68bb0b86a54dd2.png
【知识总结】

cb8e1a31304a0cfd4cc3b7a950f829d3.png
【素养提升】中国红的信仰
议学材料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
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
议学问题: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一定是中国红!
    结合本课时所学知识,说说中学生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自身实际,提供两种具体的措施,传承中国红。
【学以致用】
1.中国书法的构成上有许多符合道德要求的因素和原理,其形体结构有着丰富的美感和耐人寻味的情趣,可以从中发现蕴涵其中的德育因素,体现厚重的中华传统思想。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赞叹:“中国书法在东亚乃至世界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对于中国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可以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可以透视出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修养              ④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材料并未从时间上说明传统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①排除。
②③:许多符合道德要求的因素和原理、丰富的美感和耐人寻味的情趣、德育因素、厚重的中华传统思想,这些可以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透视出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修养,②③符合题意。④:中国书法属于传统文化,不一定都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排除。故本题选C。
2.李约瑟的专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此书共七卷三十四册,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用大量的历史资料,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该书用大量的史实(   )
①证明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有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③证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创造力
④说明中华民族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科技创造的发源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③:李约瑟的专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用大量的历史资料,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这说明该书用大量的史实证明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创造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但并没有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况且材料也未强调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②与题意不符。④:“中华民族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科技创造的发源地”该说法夸大其词,与史实不符,④排除。故本题选A。
3.在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江苏的“里运河之夏”非遗展、陕西的杨河记忆非遗展、天津的“运河沿线33城”非遗展轮番上演宣传好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这些文化展示项目(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③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④实现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②:在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非遗展轮番上演宣传好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①②符合题意。③: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他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可见,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见证。“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①③正确。②④:“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一诺千金,言出必行。中国人历来把践诺守信看得极重,强调“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思想,依然是当今中国人的处世准则,也在同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被更多国家认可。材料体现出(   )
①传统思想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持久深远
②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因时而变就能更好推动社会发展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④汲取精华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和弘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中国人历来把践诺守信看得极重,强调“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思想,依然是当今中国人的处世准则,说明传统思想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持久深远,①符合题意。②: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没有强调对社会的影响,也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因时而变,②不符合题意。③: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思想,在同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被更多国家认可,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③符合题意。④:题目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课后反思】
  •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 我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或技能的?
  • 这节课我的表现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 知识回顾打卡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4 13:07 , Processed in 0.80935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