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4]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东方美) 议题式教学导学案2575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8920
发表于 昨天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东方美)
导学案
【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两种错误倾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关键能力:利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东方美”的正确表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别扭的”东方美“出现的原因,找到正确展示”东方美“的途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感悟东方美学的魅力,警惕西方文化入侵,坚定中华文化立场
科学精神:利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东方美”的正确表达
公共参与:为拍摄展示“东方美”的宣传视频选取素材
预习问题:
  • 文化复古主义与全盘西化论的错误之处在哪里?
  •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预习检测】
基本概念
  • 文化复古主义
  • 全盘西化论
常见错误
  • 当外来文化比本土文化优秀时,就应该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
  • 立足国情,坚守世界文化立场,以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为最高使命。
【课堂导学】
导入新课:
分享你心中的“东方美”。(提示:可以使用图片、音乐或其他文化载体,每个小组列举两个具体事例,并进行课堂展示。)
议学活动1:别扭的“东方美”
某些西方审美下的中国美的表达为何有些别扭?
议学材料眯眯眼=“东方美”?

fd1f5609138b0cd83366b434f2534cca.jpg
e45e2f875cff4d3bfac673a95a2cc2ca.jpg
议学材料:《骄傲的矜持》?《傲慢与偏见》!
近日,一张由摄影师陈漫拍摄的《迪奥与艺术》照片引发了网络热议。照片中的女模特因其形象令人不适,被网友怒批“太阴间”“丑化亚裔”。

e1d9807f6df49c1b15665e57a29dea89.jpg
9acc10945a6801716ef3370b01051eb8.png
大家对我“少先队员”、12年创作的十二色组图、同年以明清穿越为命题的某品牌作品的批评我也全部接受。我也会继续沉淀进学,时刻不忘以新时代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作为创作源泉,用扎实的作品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陈漫)
议学问题:
扭曲的东方意象表达,能不能展示真正的“东方美”?运用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 你还知道哪些看着别扭的“东方美”?
  • 你认为那些迎合西方审美的“东方美”看起来别不别扭?为什么?(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汇总意见,并进行课堂阐述。)
议学提示:

40f1971af2fb4f7aeaac7339e54c12a4.png

1bcf972c794acba9340746ec1d5e659b.png
1.迎合西方审美的“东方美”看起来别扭的原因是某些文艺创作者为了迎合西方意识形态,丑化东方审美意象的表达形式。这些所谓的东方美学表达,不符合“东方美”的基本特征,更不符合世界审美的共性,是没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所导致的文化畸形表达的产物,所以看起来异常别扭。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但开放不等于照搬,更不等于没有自身特色,更不能没有自尊自信与自觉。欢迎不等于无脑迎合,学习更不应该是奴颜婢膝!
议学活动2
进击的“东方美”
受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美何去何从?
议学材料:新旧文学之争

ae00fad41484a9b19b067fae9d08ec89.png
议学问题:
文化复古,不是时代的“东方美”;全盘西化,不是纯正的“东方美”。运用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 在如何对待西方审美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东方美学源远流长,没必要了解西方美学文化,完全保留老祖宗留下来的美学文化就足够了;二是时代在变化,东方美学已经完成过时,没有留下来的必要,西方审美才是时代的主流,应该完全学习西方审美文化。说说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
  • 你如何看待西方审美对“东方美”表达的影响?
  •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西方审美?
议学提示:
文化复古与全盘西化都是不可取的!

6e78b0621a803b12ba98a7fbfdfa78af.png

58ac56c3ab982155ce594e2725ecf95e.png
议学活动3
独特的“东方美”
中国美独特在哪里?
议学材料:独特的东方美

ed2a9cfdca281725d5d21021da5a83e6.png
议学问题:
“东方美”是展示东方的美,不是别的美。运用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 在美学文化交流过程中,“东方美”应不应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应该如何正确利用西方审美来展示独特之美?
  • 辨析: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会消除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使世界文化趋同。
议学提示:
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以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不会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将其融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照搬外来文化,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趋同。
议学活动4
世界的“东方美”
中国美如何更好成为世界美?
议学材料:走向世界的东方美

d070b21e8dfc54450e79ef636e0e6e63.png
议学问题:
传播“东方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运用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 青年学生传播“东方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能不能直接复制粘贴西方审美?为什么?
  • 展示“东方美”是每个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以“讲好中国故事 展示独特东方美”为主题,拍摄一段宣传视频,全面系统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东方美”,请介绍你将选择的文化元素,并阐述理由。
议学提示:
【知识总结】

0ba78bf26fc45fde28fb5eb44856e859.png
议学活动5:知识中的“东方美”
在知识中品味真正的“东方美”
【学以致用】
1.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学说,为中国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新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启示我们(   )
①坚持拿来主义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④恢复“儒教”,倡导诵经复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②③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反对全盘照搬,反对文化复古主义,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选C。
2.2021年4月,杭州2022年第4届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正式向全球发布。据悉,“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希望以“飞飞”为寄托,展现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③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能充满活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解】②③: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希望以“飞飞”为寄托,展现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状态。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③符合题意。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①错误。④:材料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吸收外来文化,而且应该是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排除④。故本题选B。
3.为满足年轻观众,《哈利,波特》《白夜行》《冰与火之歌》等外国文学作品被改编成评书作品,这在评书艺术发展史上也是破天荒的。这启示我们在文艺创作时要(   )
①立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②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推动文化形式的创新
④改造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故①错误。②③:《哈利·波特》等外国文学作品破天荒地被改编成中国评书作品,这启示文艺工作者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推动文化形式的创新,故②③正确。④: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改造,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
4.某市皮影艺术博物馆联合当地大剧院推出沉浸式互动皮影秀,将皮影戏用投影巨幕呈现让皮影与脱口秀同台演出,通过跨界艺术和声光电技术将皮影艺术的精致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一做法说明(   )
①传统皮影艺术的深厚底蕴能激发观众的共鸣
②与不同艺术形式融合丰富了传统皮影戏的内涵
③坚持不断创新才能让古老的皮影艺术永葆生命力
④采用新表演方式才能使皮影艺术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③:"沉浸式互动皮影秀"通过跨界艺术和声光电技术将皮影艺术的精致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说明传统皮影艺术的深厚底蕴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坚持不断创新才能让古老的皮影艺术永葆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沉浸式互动皮影秀"没有丰富传统皮影戏的内涵,②说法错误。
④:采用新表演方式可以使皮影艺术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说法太绝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子》的译介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译介主体和读者群体日益多样化,逐渐深入普通火众的生活,形成,今天“几乎每四个德国人手中就有一本《老子》”的盛况。《老子》外译走出国门(  )
①实现了中德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③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
④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解】①: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可见,《老子》外译走出国门并没有实现了中德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错误。②③:《老子》的译介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译介主体和读者群体日益多样化,逐渐深入普通火众的生活,形成,今天“几乎每四个德国人手中就有一本《老子》”的盛况。《老子》外译走出国门说明,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②③正确。④: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但不一定都认同中国的文化,④排除。故本题选B。
6.第三次技术革命时,国内外因素的干扰使我国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但我国科学家运用西方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投身高科技开发领域,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②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实现文化的崛起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④:我国科学家运用西方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投身高科技开发领域,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这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④入选。②: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实现文化的崛起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②不选。③: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
【课后反思】
  •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 我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或技能的?
  • 这节课我的表现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 知识回顾打卡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4 13:07 , Processed in 2.40298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