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必修4]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生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860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8920
发表于 昨天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2.哲学的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知识拓展】
1思维和存在的相搭配,意识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是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一种回答。
  •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2.不同表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知识补充]
1)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
2)在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这个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知识拓展】哲学的基本问题
区别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类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这种观点忽略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联系
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对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第二方面问题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第一方面问题的正确解决

知识点0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区别:
  •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知识拓展】
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哲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相关链接·知识补充]
正确认识二元论
  • 观点:认为思维和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
  • 错误性:对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绝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1.形态:
  •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总结
从哲学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
[相关链接·知识补充]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观点: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评价: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着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观点:吧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做世界的本原。
  • 评价
是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只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6.正确理解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本原和主宰,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7.正确认识唯心主义
产生: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片面地、夸大地发展,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评价: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知识拓展】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常见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共同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
【探究与分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认识。
【易错易混】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和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展开的。
4.唯物主义重物轻人,唯心主义轻物重人。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后就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高考真题】
1.《管子》中记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古代东西方学者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的观点,原因在于(  )
①世界本原问题具有统一不变的形式 
②一物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④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5.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随堂练习】
1.理与气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下“理气之辨”中,不属于同一哲学基本形态的是( )
A.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        
B.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
C.理初非别有一物,附于气以行也        
D.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2.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
A.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3.2020年10月,荷兰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一组人的新器官:藏在人体喉咙深处上部的隆凸唾液腺。这一发现可能会对癌症治疗中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反映了(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4.1978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接触到美国赠送的重量不足1克的月壤。现如今,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带回来1731克月壤,我国科学家将对其进行解封、处理和研究,这将揭开月壤成分的新面纱,同时开启了我国探月奥秘的新征程。这表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存在决定于思维
5.2020年8月底,武汉发布《武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其中提到“实行终身责任追究”,用终身追责倒逼科学决策。从今往后,领导干部再也不能拍脑袋决策了。从哲学角度看,拍脑袋决策(    )
A.肯定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B.违背了政府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C.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        
D.否认了人能够认识世界的不可知论观点
6.“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它描述了“物我不分”的美妙意境: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同时向世人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庄子的观点(    )
①已经涉及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对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作了否定的回答
④承认了任何梦境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2020年12月3日晚,嫦娥五号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这说明(    )
①存在才是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和存在辩证统一
③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    )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④前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体现着新时代特点,折射着新时代风貌,高空抛物、套路贷、校园贷、高铁霸座等问题在《民法通则》中没有相应法律条例可以进行处理,《民法典》则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民法典》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民法典》立法是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4 12:55 , Processed in 2.29930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