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
| 展示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
通过课件展示柏拉图和马克思对“人”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概念与属性的关系
一、概念的内涵。
1、概念与属性
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与词语:
通过课件展示两组命题:
一则新闻说“甲国足球队战败了乙国足球队”
另一则新闻说“甲国足球队战胜了乙国足球队”。
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
教师总结: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展示课件:公孙龙的辩解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设置问题: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学生讨论完毕进行总结。
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竞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竞“是什么”。
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准”,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通过课件展示:
“《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动物”与“马”
“马”与“动物”
“中学生”与“球迷”
设置问题:谈谈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
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
通过上面四组概念,分别说明相容关系的几种形式;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对立关系。
举例“善良”“凶恶”与“热乎乎”“冷飕飕”让学生直观理解不相容的两种关系。
展示课堂练习
| 通过讨论分析,明确概念与属性的关系。
观看课件,进行判断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结论
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展示
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阅读教材内容,理解二者区别
分组讨论,进行思考判断。
| 引导学生感受概念与属性的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通过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把握概念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明确内涵、外延的作用
通过讨论,对相容关系进行把握
巩固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