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达成目标
| 备注
|
一、导入
|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
2.对,是爸爸、妈妈,是爱让我们来到了家里,这节课我们围绕着“我与家人的联系”继续来体会家人的爱。板书:9.我和我的家
| 1.回答:我是怎样来到我家的和对亲人长辈的称呼。
| 温故知新,揭示教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爱”的情感基础。
| |
二、活动1: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 1.观看视频:父母与孩子相似的童年照
2.追问:你们也有这样的情况吗?你与爸爸、妈妈那些地方长得像?
3.引发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父母长辈家人的“影子”呢?(因为我们是他们生出来的,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父母、家人的血液哦,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对我们充满爱。)
| 1.说说观后感。
2.引导阅读教材p36,说说自己的情况。
3.尝试说说(不强求,能说多少说多少,重在教师引导)。
| 通过相貌、性格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
| 资料: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
|
过渡:
| 我们与家人血脉相依,他们很爱我们,我们知道他们的本领、故事吗?
|
三、活动2:家人的故事
| 1.观看绘本《我妈妈》,交流观后感:故事中妈妈都有哪些本事啊?随机逐条侧板书妈妈的本领。
2.追问:你妈妈有这样的本事吗?除了妈妈的还有哪些亲人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在说家人故事时,借助评价及时引导,发挥评价促发展的作用。)
3.指名交流:家人特别感动你的故事。(可以拿着照片来说。)
4.分组阅读教材P34-37《我和弟弟》的故事,读后全班交流。
5.拿出画笔画出我们亲爱的家人吧。完成后随机展示、介绍并评价。
| 1.认真看,看后交流观后感。
2.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来说说自己妈妈、其他亲人的故事,体会家人的关爱。
3.交流家人最感人故事,在分享中进一步体会家人的爱。
4.阅读后,组内说说:我和弟弟怎么样?
5.通过画与说,进一步感悟家人的相亲相爱。
| 通过引发学生相应的生活经验,在交流、分享、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对家人的了解,体会家人(兄弟姐妹)的爱
| |
四、总结、拓展
| 1.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大家都体会到了家人的爱,希望我们回到家里,继续观察,找到更多家人爱的故事,发现、说出爱的故事也是爱家人的表现哦,下次我们再分享!
2.好看绘本推荐:《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总是有办法》《当我们在一起》
| | 进一步强化爱家人的情感,同时也为下一课10.家人的爱 奠定学习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