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7上] 第3套: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15页)

[复制链接]

9641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711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 ;生活位置:_____流域;使用___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_;生活位置:__流域 __ ;使用工具---_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 ;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____,原因是:_____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自主学习
1.人物: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_____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商朝建立者是____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等人做大臣。
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
周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商朝灭亡,________建立周朝。
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_________。
2.地点: 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相传,把都城建在_______
夏朝衰败时,_________的商国强大起来。后来商王将都城迁到_________。
西边_________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与商在________大战,商纣王逃到________自焚而死。西周建立,定都_________。
3.时间: 约公元前______年,商朝建立。商、周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年。公元前________年,西周灭亡。
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主题一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意为),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读一读上面的材料,议一议,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过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主题二: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学习:
一、问答题
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问鼎中原等。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制造的?
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二、填空
1、______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
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_
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__。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__________时期已经齐备。
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________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三、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四、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合作探究:
(1)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3)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主学习:
1.人物: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Object: word/embeddings/oleObject1.bin>
3.时间: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合作探究:
1.阅读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2.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4.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自主学习: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8.二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合作探究:
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
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自主学习:
1.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Object: word/embeddings/oleObject2.bin>    <Object: word/embeddings/oleObject3.bin>
图2        图3
2.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
1.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
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自主学习
一、秦的统一
秦朝建立的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_都城_______。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__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______制,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命)
(为巩固统一,秦朝还在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经济上:统一______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统一______
3、文化上:统一______
4、思想上:实行______
5、军事上:反击匈奴筑长城。  (命______率军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______、 东到______的万里长城;安定了北方。)
统一南方修灵渠。(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秦朝的疆域:秦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疆域四至是:(自己动手画一个示意图)
合作探究:
  • 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 制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学会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3、你怎样看焚书坑儒的?这一措施体现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4、在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中,后来被封建王朝长期利沿用的是哪一个?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的是哪一个?
相关链接
        关于“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中的帝王。有多种说法,通常称燧人、神家、伏羲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三皇实际上都是象征性的人物,五帝被认为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0954acee2de46a8fb444372c1469ea92.jpg 1974年3月,农民打井时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发现秦陶俑,以后,经过几年的发掘,埋藏地下2000多年、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是本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e777ce2536596f76f2f9a5f9e358ae1c.png 兵马俑坑是为护卫秦始皇陵墓而建造的。经探测,最早发现的一号坑深约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四边都有斜坡门道。一号坑以北20米处,东西两端分布着第二、三号俑坑。三个坑呈品字型紧密排列,构成一座宏伟的地下建筑,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以上。挖掘时,三个坑都已塌陷,并有明显的焚毁痕迹。
一号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尊,战车6乘,每乘驾车马4匹。根据现有密度推测,一号应共有兵马陶俑约6000余件,这是一个大型步兵方阵。二号坑面积较小,外形很像一把曲尺,系由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编队的军阵,有木质战车近百辆,骑兵等各种兵俑1300多件。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字形,有卫士俑和战车一乘,很像统帅三军的指挥部。从俑坑还发现各种铜制兵器及金、银、铜、石质饰品万余件。
坑内按当时军事战阵排列的陶人、陶马、战车及各种实战武器,反映了当时秦国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和秦军勇敢善战的神态。武士俑身高1.8米~1.85米,除少数领队者外披铠甲外,大多着轻便战袍,腿扎行滕,浅履系带,免盔束发,挟弓挎箭,神采奕奕。武士们有的注目沉思,有的满脸智慧,有的威风凛凛,神态各具特色,无一雷同。陶马亦如真马大小,高1.7米,身长2米,无不昂首挺立,双目圆睁,身躯矫健,神态生动。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自主学习: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      5、东汉瓦解
合作探究
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相关链接
唯才是举的汉武帝
古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这与汉武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分不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汉武帝到郎署见一老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武帝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这位须鬓皆白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就问他: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碰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也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从此出来一个颜郎老的典型,成为生不逢时、老而不遇的代名词。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近亲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优秀人才的崛起。元朔元年,他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

9a3d63ad2ded0530c7417c9b3745e6f2.jpg    
3e73fb2f1f407882f7fb0867df3806e8.jpg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
  • 农业的成就:
  • 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
  • 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
1、丝织业: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
2、冶铁业: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区___________市
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2.P72页动脑筋
3.P75页活动与探究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自主学习: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时间: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
  •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条件: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_
战役: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
  • 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
2、昭君出塞: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
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5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自主学习: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
困难: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打通了_____________ 加强了_____________
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职权范围:________________
二、丝绸之路
1、开通时间:____________
2、开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
____________________西域都护
1、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班超经营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时间_________
2、_________出使大秦。
3、大秦使者来访   时间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丝绸之路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话和传说。

2736658affaaaeb93f737a0d9ba949fe.jpg   说到丝绸之路,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中国丝绸的西传。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就已经大量转运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罗马,丝绸制的服装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高雅时髦装束。因为来自遥远的东方,所以造价昂贵,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黄金。我们今天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丝绸服装,轻柔飘逸,露体动人。丝绸服装的追求已经到了奢侈浪费和伤风败俗的地步,使得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丝织服装,但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罗马帝国的古典作家们把产丝之国称之为“赛里斯”(Seres)。公元一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s Pliny the Elder,23—79)在《博物志》中说:“(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赛里斯就是中国,这是当时丝绸远销罗马的真实写照。
   老普林尼和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的西方学者,并不清楚丝绸是如何织成的。中国的养蚕和缫丝的技术是很晚才传到西方的。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玄奘,在公元644年回国途经于阗(今和田)时,听到一则传说,在现存的有关于阗佛教史的藏文文献中也有大同小异的记载。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讲于阗王曾娶东国(一本作中国)女为王后,暗中要求对方将蚕种带来。新娘下嫁时,偷偷把桑蚕种子藏在帽絮中,骗过了关防,把养蚕制丝的方法传到了于阗。从此以后,于阗“桑树连荫”,可以自制丝绸了。于阗国王为此特别建立了麻射僧伽蓝,
    以为纪念。近代考古学者曾在和田东北沙漠深处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一块八世纪的木板画,上面描绘着一位中国公主带着一顶大帽子,一个侍女正用手指着它。研究者都认为,这里所画的正是那位传播养蚕制丝方法的丝绸女神。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盆地的古墓中,发掘出大批高昌国时代(502-640)的汉文文书,证明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各绿洲王国生产的丝织品情况。
    至于更远的西方世界,是迟到六世纪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theGreat,483—565年在位)时,才由印度人(一说波斯人)从塔里木盆地的西域王国那里,用空竹杖偷运走蚕种的。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以精美实用的丝绸,欧亚各国人民也同样回报了各种中国的需求品。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自主学习
  •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 发明造纸术
时间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改进造纸术
时间_______ 人物 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
  • 传播的意义:
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
成书时间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
2、地动仪
时间_________ 发明者________ 功能________ 地位_________
三、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生活朝代___________ 贡献________ ________
2、张仲景:生活年代__________ 贡献__________
尊称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倒向哪个方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自主学习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 佛教传入:
发源地:________时间:__________教义:____________
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 道教的兴起:
地点: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创始人:____________
教义:___________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 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史记》:
内容:________
体裁:_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秦兵马俑
  • 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
  •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
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
3、课本93、94、95页动脑筋。
第18课    三国鼎立
自主学习: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三国的建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合作探究:
  • 你能解释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吗?
  • 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和诸葛亮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主学习
1、西晋和东晋
朝代
建立年代
都城
创建者
西晋
东晋
2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
领导人
结果
胜利、失败的原因
影响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合作探究
1、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2、活动与探究: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 今天党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自主学习:
1、北魏的建立:(1)时间:       (2)地点:         (3)民族: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    (2)作用: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语言:   (2)服饰:    (3)姓氏:      
                         (4)联姻:     (5)汉制:    (6)学礼法,尊孔子:
合作探究:
1、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
2、链接生活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自主学习:
1北朝的______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2北魏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合作探究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前置性作业

任课教师:苏发海
2016年8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05:28 , Processed in 1.0145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