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回复: 0

[8上] (教案二)第6课 戊戌变法

[复制链接]

9687

主题

22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851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 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7b0ea1ccbb626ca68e57246437db2b60.jpg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7b01b8e7ea5e379dbb95e7d24b31d17b.png
7203eb9eefa8580627967d62ae88e096.png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展示课件)
教师介绍: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展示课件)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展示课件)
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 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展示课件)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学生回答:德国强占胶州湾。
  • 教师强调:(展示课件)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 阅读教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学生回答:小组形式回答。(答案略)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4.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课件展示)
   5.教师讲述: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展示课件)

b74e9aedb6fda954e8244a2b547f3a42.png    6.教师展示: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7cc16ad92f373aa704c0834c6fd5967d.png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材料解读】——变法失败原因:

6fd4b2c994e60cb47d7b24594bdae120.png
  • 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0d0585c14ff919c13e262c075af90651.png
教学反思
      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历史。
历史小口诀: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07:36 , Processed in 1.38739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