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语文园地三 
 | 授课时间 
 | 2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知道同音字的不同用法,并用“一边……一边……”造句。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和诗歌。     3.学会写话,介绍自己的玩具。 
 | 
教学 
重点 
 | 学会写话,介绍自己的玩具,积累成语,儿歌。 
 | 
教学 
难点 
 | 听《王二小》的故事,学会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 
第一课时 
 | 
教学 
目标 
 |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会辨别形近字,并用“一边……一边……”造句。 
2.学会写话,介绍自己的玩具。 
 | 
教具 
准备 
 |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三”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三)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3) 
     弹钢琴    练舞蹈    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    荡秋千    滑滑梯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看旁边的提示,了解这些词语是哪一类的。 
我们能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有关课外活动的词语。(板书:课外活动) 
     3.(课件出示4:这九种活动的图片) 
    指导看图,说出这九幅图对应的课外活动的名字。可以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 
4.(课件出示5)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课外活动的词语。       
如:踢足球 拉二胡等。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提示:我能区分这些同音字的用法。 
(课件出示6/7) 
圆 园               只 支 
花()  园()      一()笔   一()鸭 
 进  近             带 戴 
远() ()出      ()领  爱() 
   (1)读一读:自己自由读一读。 
   (2)想一想:每组同音字是什么意思,用法有何不同。 
    辨析字义“带、戴”:“带” 表示用皮、布、或线做成的长条物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如“带行李、带干粮”等。“戴”是指把某样物品加在头、面、颈、手等处,也有推崇和拥护的意思,如“戴红领巾、戴眼镜”等。  
   (3)填一填:在区分清用法的基础上选择填空。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课件出示8)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 
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一边…一边…”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加点的词语“一边…一边…”是表示一个人的两个动作能同时进行。(板书:一边…一边…)   
   (3)仿一仿: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加点的词语“一边…一边…”造句。   
      示例:我一边走,一边唱。 
     三、写话。 
板块三:写话 
1.看提示(课件出示9)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文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板书:玩具)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话时候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10)我们写话时候要注意什么? 
(1)要学会写在方格纸上。 
(2)要知道标点符号单占一格。 
3.写一写 
   (1)(课件出示11)你打算写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好玩在哪里? 
 先说说自己的玩具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再说说是怎么玩的。 
可以用上“长长的、短短的、五颜六色 、可爱极了”等词语。 
   (2)再在方格纸上写下来,注意,标点符号单占一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外活动的词语,认识了几组同音字,弄清了每组同音字的不同用法,学会了用关联词造句,并且会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并在方格纸上写下来。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    
【设计意图:看图,了解这些课外活动词语的意思,变抽象为简单、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带、戴”的运用是一个难点,要在理解字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进行。】 
【设计意图:写话,一定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先练习说说,可以出示一组词语,解决学生词汇量少的难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你知道的描写课外活动的词语有哪些? 
 
   2.你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吗? 
 
 | 
参考答案: 
1.学葫芦丝 下象棋 玩扑克 练跆拳道 
2.我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和诗歌。 
2.听《王二小》的故事,学会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分钟 
 |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三”的有关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三)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展示台 
(课件出示13) 
白云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了解这些词句是如何来的?怎么积累的? 
这些词语可以从课文中搜寻,也可以从课外书中摘录;可以积累两个字的词语,也可以积累四字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可以分类别,也可以是描写同一类的名言警句。 
    3.说一说:你在平时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4.展示和交流一下自己的积累卡。 
(课件出示14)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读一读,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2)背一背,多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板块五:日积月累 
    (一)诵读古诗《小儿垂钓》(课件出示15)(板书: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蓬、映”的后鼻韵母,前鼻音“纶”,读准翘舌音“垂”“招”和“稚”。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故事?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孩学钓鱼,坐在河边的草丛中,有路人问路,他不敢答应,怕惊跑了水中准备上钩的鱼儿。 
   (2)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蓬头”是指头发乱得像蓬草,形容小孩子样子可爱。 
 “稚子”指的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纶”是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就是指钓鱼。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莓苔”泛指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 
“借问”的意思是打听问路。 
   “遥招手”远远地摆手。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3.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很有意境,要读出小孩子钓鱼的专心致志,自然、可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三、我爱阅读。 
    1.读通顺短文《王二小》(见教材P42)(课件出示16)。 
    注意注音的字,读准确;再把短文读通顺。(板书:王二小) 
2.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17) 
   (1)这篇短文写了谁的事?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2)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把敌人消灭的? 
    他假装顺从给敌人带路,把日本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3.理解词语。 
儿童团员:儿童团是指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现演化成少先队。 
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4.读出韵味。 
  (1)重点读好:“帮助、哨、寇、埋伏”。 
  (2)还可以几人补充内容,分角色表演一下。 
 |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读通顺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并理解句子意思,学会背诵。】 
【设计意图:阅读短文,能够自己读通顺,读明白其中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够表演一下。使学生爱上阅读。】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这节课学会了古诗,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  | 
板书 
内容 
 | 语文园地三 
课外活动   一边……一边……  写话 玩具 
自然景物     《小儿垂钓》  《王二小》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1.填空: 
(   )苞欲(  )(  )争艳  (  )柳绿  春色(  ) 
(  )是人类(  )的阶梯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3.课下搜集一些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 
 
 | 
参考答案: 
  书 进步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   幼女词 [唐]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1.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扫清了做题的障碍,图片使得学生的理解变得浅显易懂了,出示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题意,从而顺畅地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的点拨和引导非常到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足之处: 
拓展和讲解稍显繁琐,不要过多的补充资料,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